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2010年我国重大装备配套率80% 高标准轴承钢仍需自强
2024-05-17 11:27    5772    中华厨具网

提起不同种类的轴承,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铁路轴承、风电关键部位用轴承、汽车关键部位用轴承、机床主轴轴承、高要求轧机轴承、矿业机械轴承等。

由于用途广泛,下游用户对其性能的多样化要求,轴承钢一直是我国特钢行业致力研究开发的对象。《中国特钢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目前国内用户对轴承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高碳铬轴承钢、渗碳轴承钢、高碳铬不锈轴承钢、高温轴承钢以及特殊性能、特殊需要的轴承材料全部能够生产和供货;轴承钢棒材、锻材、光亮材、冷拔材、扁材、带材、板材、线材和钢丝,可以实现配套供应。

重大装备配套率达80%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轴承行业现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007年,全行业共生产各类轴承90亿套,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居世界第三位;同期出口总额达到21.5亿美元,与进口额基本持平,出口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以上。

随着我国轴承工业的迅猛发展,轴承钢质量的高低对轴承产品的加工质量、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以来,我国轴承钢产量连年稳步递增,分别达到220万吨、230万吨和240万吨,今年预计达到25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高碳铬轴承钢、渗碳轴承钢、不锈轴承钢和特种轴承钢等的年需求量达到150万吨左右。

从轴承钢产品的演变历程来看,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使用高碳铬轴承钢;60~70年代主要应用高温轴承钢、不锈轴承钢和无磁(耐蚀)轴承钢;80年代以高温渗碳轴承钢为主;进入2000年以后,高温、耐蚀渗碳轴承钢和高温、无磁、耐蚀轴承钢异军突起,成为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我国轴承钢行业产品开发能力大幅提高,为重大装备和重点主机的配套率已经达到80%左右,高端产品开发也实现了重大突破。

洁净度和多样性比拼

业内专家指出,高洁净度和性能多样化是未来轴承钢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其中,提高轴承钢的洁净度,特别是降低钢中氧含量,可以明显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随着冶炼设备水平的提高和真空脱气工艺技术的应用,氧含量已经从原来电炉钢的30~40ppm下降到真空脱气模铸钢的9~13ppm和连铸钢的6~10ppm,甚至更低,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监测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轴承钢的平均氧含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分别达到6.82ppm、6.55ppm、5.77ppm和5.46ppm。

虽然近年来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但是目前国产轴承钢在整体质量水平和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性能多样化的角度来说,铁路提速对高品质轴承钢的需求日益增加。现如今,我国轴承钢产品正在向低噪音、无振动、无故障、低成本、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用户对轴承钢的产品质量和成本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从而带动了高品质轴承钢需求的增加。

高标准轴承钢需自强

现阶段,国内高标准轴承钢的生产和供给严重不足,需要大量依赖进口。汽车、重工业、铁路、航空、航天和精密设备等用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和在特殊工况条件下使用的专用轴承供应尚存在较大缺口。举例来说,近年来我国铁路经历了多次大提速,但是高速列车所需的高标准轴承钢长期依赖进口。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以 东北特殊钢集团为代表的国内特钢企业正在高标准轴承钢国产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为有效替代进口,东北特钢旗下大连金牛公司在国内首开先河,成功开发出高质量的合金弹簧钢。在当年铁路物资总公司的国内总招标中,东北特钢的产品占到中标总量的四分之三。

与此同时,东北特钢北满特钢公司加紧布局国内高档轴承钢市场。今年5月份,该公司高档轴承钢的排产量已经达到9092吨,在其轴承钢生产总量中的比例超过55%。

记者了解到,北满特钢先后对100gr6/s130000、风电用高碳铬电渣钢ggr15simn、nsj2及高淬透性ggr18mo等多个高档轴承钢品种进行试制,并获得首试成功。其中,轴承钢氧含量、钛含量、夹杂物水平已能够满足skf3s和企业4级标准,理化检验一次合格率和用户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中信泰富麾下的大冶特殊钢公司也是国内高档轴承钢的主要生产企业,其多个牌号的高级轴承钢已通过瑞典skf公司认证,gcr15高铬轴承钢、g20渗碳轴承钢等关键品种获得国家金质奖,广泛应用于铁路、汽车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去年上半年,大冶特钢铁路轴承的毛利率依然达到20%,部分产品超过30%。去年,该公司相继开工建设了5个新项目,目标直指高档轴承钢等国内紧缺的特钢品种。

【】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4007-1100-10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

手机站

微信小程序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