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点间距趋小是led显示技术持续升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这一指标的核心在于匹配的封装器件。chip 1010全彩器件的出现,开启了p2.0以下小间距市场的繁荣,1010成为一时无两的明星器件,同时成就了一批顺势而为的领导企业。
随着市场高密高清需求的提升,p0.x间距的时代已到来,mini led随之兴起。不同技术路线的封装形式也开始同台竞技,比较典型的是imd(integrated matrix device) mini led、cob(chip on board)、分立器件(0606/0404等)。
每种技术路线都有擅长的领域和市场,在p0.x的领域imd更快一步,更胜一筹,更加主流。毕竟,客户需要的不仅是舒适性的显示效果,还有快速规模化的成品力、富有竞争的价格潜力以及抢占市场机遇的红利。
也许有人会担心mini会被micro取代,从上面的pixel pitch可以看出:mini和micro 的应用场景是不同的,mini 是大屏概念,micro是消费电子概念,所以mini和micro会同时存在。
既然mini会一直存在,那么,作为封装龙头,我们对于mini选择哪种解决方案?对于推出的imd mini led和cob是如何看待的,下面从多维度解析。
一、快速产业化能力
imd mini led制作工艺和产线设备布局和分立器件相近,很多成熟的设备和技术可以转移,上、中、下游定位清晰,各自做好自己的专长。小间距市场有近万kk/月的设备产能,从工艺成熟度、投资周期和成本上,都有利于 imd mini led的快速起量。
cob封装技术,制作工艺和产线设备布局,与smd企业差异很大,需要整合上游芯片、中游smd、下游显示屏,整个产业链都有涉及到,核心技术难点的突破需要更长时间、投入更高成本,制约了大规模制造和供应。
再者,cob良率控制难度很大,点间距越密,对不良率的要求越高。若要达到6δ(六西格玛)的水准,需要长期的体系投入和基本功训练,难以一蹴而就。若水平过低,则会严重增加成本和交付难度。
二、显示一致性
显示一致性是消费者的显示器件的核心指标,体现在亮屏时的波长、亮度、调色一致性和黑屏时的外观一致性。
imd mini led在分选上延续了小间距的成熟分选技术,可以对器件进行波长、亮度精挑细选,并且不同模具出来的器件在编带前得到了均匀分散,有效避免了封装时细微差异导致贴板后出现局部色差。因此色彩一致性更好,呈现完美效果。
cob的封装形式决定了其无法对模组中的每一单元像素进行分光分色,不同批次的胶水、不同批次的板厚、不同时期的配比、液态高温流动性,都或多或少存在微小差异,对每块模组之间的墨色一致性提出了极高的控制要求,目前还没有实惠的突破方法。
cob整体封胶后,pcb整体会产生轻微形变,再加上模组厚度差异,模组拼接会存在高低差,黑屏大角度就会出现颜色不一致,容易表现出明显模块化。
三、高性价比
综合对比如下表:
从整个解决方案来看,imd mini led因器件自身已集成化,可以降低屏厂pcb板的层数和成本,并且使得整屏的贴片效率达到原来分立器件0606的3.5倍,性价比相对优于0606,也有分立器件的色彩一致性优势。因此,imd mini led必然是目前小间距市场往更高密发展的优选方案。
cob封装在技术本身也有优势,但在工艺的关键难点和基础制程能力上始终未能实现突破,从芯片,分选成本、墨色一致性等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成本控制和规模化速度,还任重道远。
一款产品能不能形成主流,不仅要跨越技术本身的门槛,还要跨越成本、良率、显示性能、商业化速度等门槛。imd mini led封装技术正是综合了所有需求后的不二之选。
来源:rgb超级事业部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