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奋力谱写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4-05-16 16:21    3268    中华厨具网

2022年,极具考验、极不平凡。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和超预期因素的多重冲击,马鞍山市扎实开展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动,扛住“冲击波”、跑出“加速度”、积蓄“新动能”,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扬的优异答卷,闯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新的一年,马鞍山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全力拼经济,开展制造业倍增攻坚年活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全力争做“三高地、两先锋”,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回顾2022 逆势上扬 交出优异答卷

过去一年,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精彩连连。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扎实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系列活动,主要指标稳定恢复、逐季好转,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04.9亿元、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全年经济运行考核有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1+3+n”产业融合集群产值突破3400亿元,增长12%;主导产业集聚度达57%,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均居全省前列。

——制造业倍增稳健开局。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48个;制造业投资增长22%,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达70%;蜂巢新能源二期等343个项目开工建设,天能电池一期等212个项目竣工投产,连续3个季度获省投资“赛马”激励;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居全省首位。

——对接融入步伐加快。宁马城际全线加快建设,巢马高铁施工放量、完成总投资近四成;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290个,占省外投资项目的65%;宁马新型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顺博合金一期等13个项目投产;与南京、合肥毗邻地区跨界一体化发展实现全覆盖。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迭代升级亩均效益评价3.0版、“标准地”改革2.0版;创新开展铸造产能、能耗综合评价;为企服务“十”字工作法等一批改革推向全省;“农田四变”改革走向全国;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5个、研发飞地1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8.1%、居全省首位;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民生保障成色更足。全年民生支出264.3亿元,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83.2%,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达4.94万元、稳居全省第1;中等收入群体占比56.5%,居全省首位。

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稳健开局

2022年,马鞍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有关部署,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并将首年定为“突破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稳健开局。

突出强化项目建设“主抓手”。强化技改项目建设。全市入库工业技改项目588个,其中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55个。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推进“七未”项目攻坚,迭代升级亩均效益评价3.0版、“标准地”改革2.0版,创新开展铸造产能、能耗综合评价,成功解决泉峰项目一期、华孚项目二期等重点招商项目产能需求问题,保障了宝武特冶、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顺博合金等全市重点项目用能需求。顶格推进“双招双引”。2022年,全市招商引资亿元以上新签约工业项目45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48个,50亿元以上项目14个,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

突出培育优质企业“主力军”。大力培育龙头领军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7家、净增133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3家、挂牌企业15家。2022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9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户、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4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在全省率先实施3.0版“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2018年的12.59万元提升为17.39万元,同比增长38.1%。大力推行“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兑现政策事项977件,涉及金额1.3亿元,平均节约办理时间45%。推出全省首笔“亩均英雄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全省最低。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等活动,打造“采石会客厅”“链商会”、融为“益”企畅聊会、企业家沙龙等服务企业品牌,常态化举办企业接待日等活动52场,协调解决涉企问题260个。

突出打造产业升级“主引擎”。“1+3+n”产业融合集群产值突破3400亿元;主导产业集聚度达57%,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均居全省前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17家,均创历史新高。打响“立马创业”城市品牌,新增创业孵化平台9家、市场主体3万户;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万人。建成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54个。

抓项目扩投资稳固经济“基本盘”

精准调度加速度。实行四级常态化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线督导,分管领导领衔推进。利用市重点项目调度平台、项目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首批54个试点项目实时调度。建立周六重点项目会商协调推进机制,跨部门、跨县区协同解决堵点卡点问题,全年梳理项目问题791个,目前已解决问题640个。

节点管控推进度。编制全市重大项目推进施工图,将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分解到月、落实到人,推动格力智能产业园等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

集中攻坚强力度。坚持“七未”调度抓主抓重、顶格推进,重点解决重大项目落地难、慢、少问题。定期通报“七未”项目进展情况。截至目前,453个“七未”项目已销号396个。

项目谋划高质量。聚焦政策导向和产业方向,精准谋划项目1140个,总投资1.06万亿元。适度超前储备基础设施项目,入库项目690个,总投资超0亿元。分a/b/c/d四类滚动更新、统筹推进,编制项目前期工作节点事项进度图,对图推进。

政策争取抢机遇。全市78个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清单,建议安排基金75.32亿元,目前已签约投放基金项目37个,投放基金52.21亿元;入选项目数、安排基金数、投放项目数、投放基金额度均居全省首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备选项目争取情况均居全省第二位。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新活力

拓展对外合作新局面。宁马高速“四改八”进度过半,s205围乌路一期基本建成,宁和高速等省际快速通道加快推进,新增跨省公交线路10条。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建设提速。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当涂经开区产值分别突破830亿元、680亿元、740亿元。郑蒲港-福州江阴港江海直达航线正式通航,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2亿吨、居全省第3。进出口总额68.4亿美元,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0家。

塑造深化改革新优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3651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缩减至1.3个工作日。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套餐196个,74项高频服务实现自助办、预约办、随时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江东控股集团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展望2023 攻坚“倍增” 全力“拼经济”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马鞍山市吹响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该市突出“紧扣高质量、全力拼经济”主线,全力开展制造业倍增攻坚年活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突出产业引领、攻坚倍增行动,全力夯实强市根基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持续打造“1+3+n”产业融合集群升级版,做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省级战新基地,争创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和更多省级产业基地,集群总产值超4000亿元,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8%,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规上工业企业230家;支持宝武马钢打造全省钢铁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化与吉利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40个,技改投资增长15%。强化“两业融合”,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

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绿色铸造、数控机床、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为突破口,建成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支持宝武马钢等建设数字领航企业;加快羚羊平台马鞍山站和数字化赋能服务中心落地,引导更多企业“触网登云”。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台,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3家,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超80%;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

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严控“两高一低”项目,以更大力度倒逼高耗低效企业转型退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支持慈湖高新区、当涂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细分领域,支持欧冶链金打造全国废钢交易中心。

突出扩大内需、攻坚高效循环,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打好促进消费组合拳。创新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扩大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建设“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提升采石片区整体保护开发利用水平,力争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早日晋升4a级景区。做强“创客+”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有序引导网络直播等规范发展,积极创建电商示范企业。

打响招大引强新攻势。深入实施招商引资“赛马”计划,瞄准重点央企、世界强、实力民企、大院大所、头部基金,持续深化市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招商项目制度,开展产业链生态招商、基金招商、商协会招商、场景招商,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50多个,着力在招引百亿级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5%、18%。强化招商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签约项目当年落地率不低于50%。

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实施重点项目1046个、年度计划投资1075亿元。持续深化“七未”项目攻坚,推动山鹰超级工厂等278个项目尽快开工,泉峰智能制造等364个项目加快建设,皓元药业等197个项目早日竣工。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建立吸引民间投资重大项目库和民营企业发债“白名单”。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方向,确保谋划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制定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按照成熟度分级分类推进,储备项目转化率超20%。

打造要素配置升级版。健全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周六会商”协调解决机制,深入实施亩均效益、铸造产能、能耗等综合评价,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迭代升级“标准地”改革,完成土地供应1.8万亩;全域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6%;深化闲置低效用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清理土地1.5万亩。常态化开展政银企精准对接,加快“数字金融”建设,新增信贷260亿元。全面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实施“破零倍增”行动,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完成直接融资100亿元;推进“基金丛林”建设,集聚落地更多天使、创投、股权等各类基金。

突出人才支撑、攻坚创新驱动,全力建设创业城市

抓好教育根本大计。加快推动马鞍山师专、马鞍山职院等创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鼓励在马高校开设新兴专业,支持安工大建设国家一流学科高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推动终身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加快发展智慧教育。加快打造创业研究院、创业学院、产业学院、训练营“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抓好科技“栽树工程”。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逐步推动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两清零”。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支持中钢矿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深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和推广运用,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

抓好人才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工作“登高”计划,加快打造长三角重要人才高地。开展千名硕博人才集聚等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技工强市,引进培养各类人才2万人,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马就业率达28%。积极搭建“江东智谷”等创业平台,培育省级创业示范基地6个;办好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学术沙龙等活动,推进返乡人员创业,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

突出开放带动、攻坚深化改革,全力激活发展潜能

坚定不移深化协同发展。建成宁马高速“四改八”,加快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宁和高速建设,开工扬马城际,做实宁和城际等前期建设,协调南京加快苏s356、苏s338等“断头路”建设。深化毗邻合作,力争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百亿元,推动浦口-和县等毗邻区域加速融合。提质升级马鞍山青浦工业园。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外贸企业服务,帮助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新增外贸实绩企业35家。推动综合保税区争先进位,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提速中心港区9号码头等建设,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合作,推动郑蒲港尽快开通内外直达班轮、对接中欧班列,加快打造长三角江海联运中心和区域性全国性物流枢纽。提升开发园区发展能级,力争市经开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慈湖高新区产值突破800亿元、当涂经开区产值突破900亿元。

来源: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