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市巫山县实施马铃薯品种“大革命”、耕种改革,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鄂薯5号等优良品种,争取夺高产,为农户万元增收创造财源。日前,记者从该县农委获悉,全县播种春马铃薯总面积25万亩,其中脱毒良种鄂薯5号、鄂薯8号和中薯3号共20万亩,占总面积的80%,预计全县鲜芋产量38万吨,将为农户增收1.8亿元。
三起三落
地处三峡大山区的巫山县有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习惯。巫山将其列入“三大坨”(玉米、红薯、马铃薯)农家主食,长期大面积种植。
过去巫山马铃薯系老品种,产量低,亩产只有1000多斤。上世纪70年代,县农业局引进良种在巫峡南岸建平乡巫峡村试种成功,亩产鲜芋达近3000斤,主流媒体曾报道过,在多个省市推广,闻名遐迩。但后来品种蜕化了,产量减低了。80年代后,又引进米拉、麦黄白等良种,试种成功,产量较高,净作亩产3000斤。可是,种植了多年,品种又老化。后来还引进过巴山白、叶绿卡等。广大农户盼新品种,其过程都如此这般,换种、淘汰“三起三落。”
“新贵”落户
2006年,巫山县农业部门的同志,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派员前往湖北、陕西等地考察、调研,从湖北引进鄂薯5号、鄂薯8号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在中、高山800米以上地区试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农民不敢冒险多种植,开始全县只试种了400多亩。鄂薯5号特点是:抗病性强、贮藏烂薯少、植株较矮、高产稳产、淀粉含量高、食用品质好。鄂薯8号的特点是:大薯率高、品质好、产量高,对晚疫病的抗性较5号稍差,其它相近。
试种获得成功,眼见为实的农民都很高兴,乐意种,逐步推行试种面积。优良品种一定要推广,让农民多受益。2010年在实施农户万元增收中,农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建平乡望天坪蔬菜专业合作社、官渡镇杨坝、庙宇镇永安等近20个村种植,农委送给芋种,收挖后还同样数量种子,并以0.8元/斤回收,高于此价还可到市场自行销售。技术部门多次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让大家了解新品种的特点和掌握整地、播种、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全套实用技术。
来源:西南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