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六块,这哪是卖葱啊?”家住昌平的市民廖女士不禁抱怨道。前一天,廖女士在市场上花11块多钱买了两棵葱,当时还以为自己买亏了,随后才发现市场上的葱已经涨到了六块,而超市里更是卖到了七块多。而据记者了解,北京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的大葱批发价格也达到了每斤四元以上,而去年同期,每车三十多吨的大葱才卖2000块钱,每斤才合几分钱。(北京晨报)
这两天,不知不觉大葱又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并被冠上了“天价”的称号。各种媒体一哄而上,铺天盖地都成了和大葱有关的新闻。大葱真的贵到了天价,危及到了国家稳定和国计民生了吗?这其实,也早在预料之中,因为这几年但凡某类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涨,立马就会被炒的沸沸扬扬。接下来的结果也都是千篇一律,政府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来抑制农民的“暴利”。
从猪肉、棉花涨价,到“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各类农产品涨价事件,无不都成了媒体和公众口诛笔伐的焦点。在广大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之下,最终政府的猪肉补贴和最高限价等政策也随之出台。农产品的高价往往都会是昙花一现,也许有的花都没有完全绽放,就已经被扼制。
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是否真的从中得到了“暴利”。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的收益肯定会有所提高,这一点毋庸置疑,农民种地也就是为了更高的收益,但大部分的利润还是应该被一些中间环节所吞噬了。虽说农民的收益增加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有可能就会血本无归,没有饭吃。
现在不明白,为何当农产品价格稍微出现一点上涨,农民的收益刚开始有所增加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发声打压。为何这部分人,就不能看到农民多挣几个钱。农民种地是多么的不易,辛苦劳作就是为了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当农产品供大于求,无人问津,农民血本无归的时候,为何总不见某些人跳出来为农民呼吁。却只看到,争抢免费萝卜时的“神勇”和“萝卜哥”质朴与无奈。
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许存在某些人为了利益而炒作的现象,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还是市场供求的矛盾,也是符合市场的最基本规律的。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产品,不可能被无端的炒作到如此高的价格。
我过现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部门不应该被某些声音所左右,不应过多的参与市场的调控。一棵大葱,应该危及不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但是,一个调控政策就有可能使千千万万的农民血本无归、没有饭吃。在政府出台每一个调控措施的时候,应该慎重,要多想想农民的利益。希望这次的“天价大葱”不会被调控。(元蝶)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