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大白菜种子销量已占全国十分之一强,仅去年就售出近100万斤,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小小种子事关农民收成收入,种子产业又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胶白”种子“老大”地位何以炼成?记者日前深入胶州市农业部门和部分种子企业进行了一番探访。
顺应市场
推出胶白“微小版”
日前,在胶州市胶西镇大行村一处农田里,有着40年育种经验的徐启义正在察看新选育的大白菜品种生长情况。“我们每年都会选5-10个新组合进行培育,连续5年综合性表现最好的在第6年进行小规模试种,如果群众反馈好,则上包装销售,较突出的参加省农业部门的新品种区域试验,顺利的话,再过3年可获得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品种审定,然后方能在市场销售。如此,一个新品种要获得政府部门审定并大量上市,大约需要9-10年时间。”老徐说。
1999年,徐启义办起了义和种业公司,带领一班人一头扎进胶州大白菜新品种选育行当。十余年来,他们选育的新品种已有6个获得农业部门审定,在全省建立了40多个、4000多亩新品种繁育基地,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并出口俄罗斯等国,去年销售胶白种子50多万斤,销售额2000余万元,是胶州市最大的白菜种子生产经营企业。
“在白菜种子生产销售领域,山东省占了全国的近70%,青岛又占了山东省的近一半,而胶州,当仁不让的成为主产地。”徐启义告诉记者,现在让他费脑筋的有两件事:一是种子繁育面积不够大,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其瓶颈是土地日益紧俏,想扩大繁育基地十分困难;二是在保持传统胶白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优势的同时,小型化的快菜市场需求很大,前景看好,新品种培育时不我待。
来源:青岛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