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百姓餐桌负担
“发烧”的肉价“高企”的菜价……当前物价虽已“高位回稳”,但“控物价”形势依然严峻。粮食丰产,食品却领涨;产品提价,企业仍喊亏;两头诉苦,中间直喊冤物价矛盾扑朔迷离。
“排骨一个月一个价,最高时每斤涨到30多元,菜米肉也赛着跑上涨,口粮开销占工资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了。”说起“一日三餐”的花费,北京居民张秀英直叹“太贵”。推荐阅读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光骂解决不了垄断问题 李稻葵:股民让我伤心 业内称油品质量问题为逃税所致近八成个人投资者去年亏损假证贩用谍报装备敢刻白宫用章组图:成都理工大学生内衣秀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何诚颖:房价合理回归空间有多大
在新一轮物价较快上涨中,食品价格被视为“领头羊”,让百姓感觉“餐桌负担”越来越重。纺织女工张晓燕深有感触地说,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消费主要花在“吃”上,感受更明显。“现在早饭吃一碗馄饨和一套煎饼果子要八九块钱,比前几年涨了一大截。”
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8.7%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高,难以接受”。
百姓感受背后有统计数据支撑。去年8月以后物价涨幅虽然开始回落,但全年5.4%的涨幅仍远超年初4%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令人费解的是,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为何食品价格仍大涨?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表面上看农业丰收了,食品价格不存在大幅涨价的基础条件,之所以出现急剧攀升,与去年的投机性炒作一直以来粮食生产结构性弊端,以及调控预警相对滞后都有关系。”
那么,如何为百姓餐桌“减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控物价”与“增收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避免中低收入群体陷入“收入跑不赢cpi”的尴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减轻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
怪现象
“粮食丰产了,食品却领涨”
全国政协委员柴宝成曾做过追踪调查:“菜园子”里收购价每公斤4毛钱6毛钱的蔬菜,让种植户“苦笑”,但到了市民的“菜篮子”里,却涨到了每公斤2元4元。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