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75亿公斤玉米是咋增长的
2024-05-02 03:25    7507 

75亿公斤玉米是咋增长的

——河南省浚县农科所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纪实

2月14日,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让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县城沸腾了:由河南鹤壁市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创造了一个县级科研单位荣获国家最高层次科技奖励殊荣的崭新记录。

也正是在这次国家最高层次科技奖励大会上,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的河南育种专家程相文,激动地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证书。

事实上,这一纸荣誉证书的背后,不仅仅是良种“浚单20”累计使全国玉米增产75亿公斤的贡献与荣耀,更是饱含那些基层农业科研人员半个世纪的艰辛。

资料显示,作为我国唯一的夏玉米集中产区,程相文所在的河南省浚县地处黄淮海流域,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1.5亿亩以上,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5%。但是在6月到10月这段夏玉米的生长期内,阴雨寡照,湿度大,高温干旱,病虫害频发等不利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黄淮海地区玉米亩产的提高。肥沃的黄河故道上,曾经种植的玉米亩产不足100斤。

如今,在中原腹地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由程相文带领十几位科技人员培育的“浚单20”,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高达1000斤左右,15亩攻关田亩产更是突破1000公斤,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称赞其“创造了世界夏玉米同面积高产纪录”。

“玉米要高产,首先就要控制它的生长周期,要让它在最适合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如果早了会导致低产,晚了则难以成熟。”程相文说,由于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性,玉米要取得高产,还必须能够耐干旱、耐低温寡照且抗倒性、抗病性好。

没有固定的育种基地,从亲本性状提纯、组配到育种,都只能在向村民短租的零零散散、还常有变动的玉米地里完成。没有围墙,晚上水牛会经常跑进来吃玉米,只能轮流守夜;没有灌溉系统,就自己挑水浇地;没有住处,便租住在村民家里,借着两盏煤油灯,几张草席,几顶蚊帐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育种试验……

来源:光明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