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山县产的鸡蛋卷入雷州市“人造鸡蛋”风波。1月10日,广东湛江市质检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抽样送检的样品均为真鸡蛋,未发现“人造鸡蛋”。据专家分析称,在长期低温等环境作用下,蛋黄、蛋白可能会变质凝固产生弹性。(2月12日《京华时报》)
一场“人造鸡蛋”风波,在检测报告面前似乎要画上一个句号了,抽检的样品鸡蛋竟然都是真鸡蛋,可难道消费者所经历的真的是一场虚惊?检测结果归于检测结果,可作为消费者,对摔不烂、能蹦高40多厘米的鸡蛋,仍旧很不放心,因为这样的鸡蛋实在有悖基本的生活常态与常识。由此,虽然检测报告出来了,但其中的问号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答,甚至由此引出了更大的问号,那就是,这些鸡蛋食用是否绝对安全,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导致其与众不同?推荐阅读希腊民众聚集国会示威 反对政府实施紧缩政策 新36条细则上半年出台温家宝:本届政府能做的事绝不拖用工荒困局:低端人员被逼出北京 新疆万亿元能源基地沦为廉价煤市组图:巨星惠特尼-休斯顿逝世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水皮:拥堵费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且不说是那些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即便是普通的市民,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煮熟的鸡蛋黄摔不烂且弹力十足是极少见的,这种超级鸡蛋对生活常识与常态的悖逆,也是引起“人造鸡蛋”质疑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不能据此说质监部门的检测有问题,但常识判断与技术分析之间应该是个互补的关系,应该共同推进对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毕竟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常识性的判断有时候更容易发现问题。
来源:东方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