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陵市民纪先生在铜陵县老洲渡口江面上拍摄到数支疑似野生江豚的生物。2月12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蒋文华在看过纪先生拍摄的照片后表示,该生物确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
纪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元宵节下午3时许,他来到铜陵老洲渡口附近拍摄风景,“当他准备拍摄远处的船舶时,突然看见江面上跃起了两个黑黑的东西,吓了他一跳。”纪先生回忆道,当时他觉得很好奇,就继续等待,过了几分钟,,黑黑的东西又跃出了水面,“他这才想起那个东西可能就是以前听人说过的江豚。”纪先生觉得这种情况非常难得,激动万分,于是便将这几只时出时没的小家伙拍了下来。据纪先生估计,当日下午他大约看到4只江豚在这片流域活动。
2月12日下午,在纪先生的指引下,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前往老洲渡口进行探访,约摸4时许,在长江江面上,突然出现2只黑色物体,随行的专家说那就是江豚。在当日蹲守的半小时期间,约看见4只“江豚”时出时没,且每次均是成对出没。
江面为什么会频繁出现江豚?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总工程师蒋文华说,江豚是一种近岸活动的小型鲸类动物,秋冬枯水期较易发现,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主要生长在沙洲较多、河道曲折、生态环境多样的江段。“从铜陵江段的上游到顺安的下游,分布了大大小小11个江心洲,其中有7个江心洲都有人居住,在这些发育很好的江心洲的洲头和洲尾,成了江豚活动天然的栖息地,所以铜陵段成为目前长江下游江段江豚分布的最大区域。”蒋文华表示,根据长期监测,在58公里的保护区内常年生活了80余头江豚。此外,近几年,长江水质的提高与环境的改善也是最近频繁发现江豚的重要原因。(姜蕊张援南)
来源:中安在线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