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破解农产品“卖难”“买贵”顽疾
2024-05-02 01:52    6766 

新华网记者雷敏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依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紧密,“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

——产销不衔接。订单农业比重低,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时有发生,价格波动大。

——农产品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我国果蔬产后腐损率达到2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

——组织化、标准化发展滞后。我国仅有8.2%的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而美、欧发达国家80%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民合作组织。

——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乏冷链物流设施,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达80%以上。

为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今年一号文件做出明确部署。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

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2012年要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构建农产品流通骨干市场网络。

目前中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供应,80%左右都要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些市场基本上由企业投资并经营,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只能采取收取高额进场费、摊位费、交易费等办法,这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