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9日报道:如今的农民今非夕比,来自福建省南靖县洋顶岽茶园的一名茶农王金勇,通过对其所在地洋顶岽中的一个“岽”字详细的考证之后,对商务印书馆的《辞海》、《新华词典》等权威典籍发起挑战,并呼吁商务印书馆等相关出版机构对《辞海》、《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做紧急修订。
据他介绍,《新华词典》第1156页对“岽”字是这样解释的:“dōng,〔岽罗〕地名,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他在博客上发布称,这个解释有问题。他认为,第一,“岽”这个字的读音至少还有第四声dòng,“洋顶岽”茶园中的“岽”便在当地被读做第四声;第二,“岽”不只是“岽罗”这个地名专用字,据他了解,其它很多地名用这个字,而且不只在广西,他说,“至少我们的茶园“洋顶岽”就在福建嘛”。
据介绍,在福建南靖,尤其是书洋镇,只要是有隆起的山丘,基本上就被当地人称为某某岽,除了“洋顶岽”,还有“井下岽”等,南靖海拔最高的山就叫做“蛟塘岽”。
为慎重起见,王又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岽”字在326页,注音与释义和新华词典几乎一模一样:“dōng,岽罗,地名,在广西。”
王金勇说,出于严谨,他又委托一位语言文学专业人士查寻了《辞海》,结果《辞海》中对“岽”字的注音也是只有“dōng”,第一声。解释也是“地名用字”,也是“在广西”。
《辞源》却根本查不到这个字。很显然,这个字来自于方言。
通过查找,他终于找到了黄现璠著《壮族通史》中有这样一个解释,这个字还有个第四声的读音,解释为“岽dòng,山脊。”后又有详细解释为:
“布岽”是广西贵县一部分地区的壮族自称。各地壮族有着不同的自称,但他们都离不开“布”、“濮”这个总称。“布”、“濮”是人的意思。“岽”壮话是山林或丛莽的意思。“布”译成汉语是山林人、丛莽人,即生活在山林、丛莽中的人。广西到处是崇山峻岭,这些地区,古时候草木非常丰茂。壮族人民长期在其间劳动和生活,因此自称“布侬”或“布岽”。
据此王推断,“洋顶岽”的“岽”字,意思应该是“山脊、山林或丛莽”,因为“洋顶岽”在山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