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报道:记者马海洋报道:6日,广东省政府同时发布《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均简称《纲要》)。该三部纲要属广东省“十二五”区域规划,是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粤东西北地区的细化,提出将粤东、粤西以及粤北地区分别打造成“全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以及“南粤绿色生态屏障”,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经济增长极”。
粤东:建设海陆关系协调示范区域
针对今后粤东地区的发展方向,《纲要》将粤东地区定位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并指出要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品牌,充分发挥粤东地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临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以及侨乡优势,深化与港澳紧密合作,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建设成为广东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立足海陆统筹,充分发挥粤东地区沿海港口优势,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优化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建设全省海陆关系协调示范区域。
《纲要》强调,要构建具有粤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就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纲要》提出,力争到2015年,粤东地区要建立100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比重,力争到2015年r&d达到1%;年专利授权量达到950件/百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0件/百万人。
目标:2015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达598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1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粤北:构建“五极七轴三片”布局
《纲要》中将粤北地区定位为“南粤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构建粤北地区生态安全新格局,努力把粤北地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来源:羊城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