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该多一些这样的大医院”——宁夏西海固农村患者就近看大病见闻
新华网银川2月7日报道:(记者张钦)“贫困地区需要支卫,更渴盼植卫,优质医疗资源应当下沉,更应永驻。”记者在贫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采访时,一些农村群众和基层医护人员共同发出这样的感慨和渴盼。
“在我肚子里长了31年的轮胎总算给取出来了!”宁夏海原县代店村村民柯生明喜极而泣。他告诉记者:“我一家为看好我的病受尽了苦,不曾想最后在家门口除了病根!”
31岁的柯生明自小就患有腹痛难忍的怪病,长期卧床不能劳动。一家人务农为生,仅靠妻子养羊一年才能挣来七八千元。十多年来,柯生明四处求医,非但没有查清病因,还花光了所有积蓄。
2011年12月末,有三甲医院资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海原县政府合作在海原县开办宁南医院,使西海固地区告别了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邻近县市区曾因大城市远、花费高而“熬”大病、“扛”怪病的农村患者闻风前来就诊。短短一个月,宁南医院仅门诊量就达7610人次。
宁南医院开业第三天,柯生明就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他的病是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切除了长达60厘米、直径15厘米的病变直肠,临床少见。家人看后直呼状如“轮胎”。
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吕金捍感慨,宁南医院收治的病人中,有些是在大城市已消失多年的疑难病症,这说明偏远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不到大城市看病,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花费较高,不敢来看,因此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仍然比较迫切。
一例疑难病症治好,便带动全村“熬”大病的人前来治病。记者在宁南医院住院部看到,一间有6张病床的病房内,就住着海原县苋蔴村的3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70多岁的杨生俊说,他去年也曾跑到300多公里外的银川市看病,仅家人陪护一个月就花了2000多元。现在儿子骑摩托车就能送饭。
“原来脑偏瘫是有希望治好的。”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村民李成仓告诉记者,村里人原先有七八个患有脑偏瘫的村民,都认为这病治不好全都瘫痪在床。年初村民马英福因高血压引发脑偏瘫,在这家大医院竟然治好了。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