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前不久在北京举办了蔬菜推介会。和县作为安徽省大棚蔬菜发源地,蔬菜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迅速,从种植面积到花色品种均可与山东寿光齐名,享有“北有寿光,南有和县”的美名。而让和县蔬菜扬名的秘诀在于它专注标准、专注质量、专注品牌。
据悉,和县大棚蔬菜种植始于1984年,种植面积从当年起以年均两万亩的速度连年攀升。
种植面积扩大了,农户增多了,如何规范、统一种植技术就成了摆在和县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和县成立了蔬菜研究会,专门研究解决栽培技术问题。他们组织农户到寿光取经,聘请上海农科院等教授担任顾问,邀请荷兰、以色列等国专家来和县讲学等。
最令和县人自豪的是,他们还做了一件填补国内空白的事情:制定了菜豆、萝卜、西瓜等15个蔬菜生产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专攻无公害生产技术,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和县副县长霍更生介绍。
在这些标准的支撑下,如今,和县已建成了2.67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有了标准,只是质量保证的第一道屏障,如何确保从农田到饭桌质量安全?和县人又出高招:推行“十户联保”制。
所谓“十户联保”,就是在基地管理上,建立健全蔬菜基地档案和追溯制度等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每十户菜农为一个联保小组,推举出一名联保小组长;每户菜农都有一张“蔬菜种植记录卡”;每个联保小组长对菜农负责,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巡查、指导、监督和记录,确保每户菜农都能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操作。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