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探访成都“最便宜”菜市场
2024-05-01 23:53    8369 

新华社记者陈健

1月15日清早,59岁的农民何宗清蹬着三轮车,穿过成都城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来到一片老旧低矮的居民楼间。他在路边选了个显眼的位置,利索地铺上塑料布,摆上红油菜、莲花白、芹菜、莴笋,做起了买卖。

莲花白每斤1元,葱每斤1.5元,莴笋每斤1.3元……何宗清卖菜的地方,是被许多成都市民称为“最便宜”菜市场的曹家巷市场。跟城市里常见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不同,在曹家巷市场卖菜不需要专门的铺面,经营者也不是专门的菜贩,这里是面向农民开放的自产自销区,每天只收2元租金。

何宗清家住成都近郊的青龙场新山社区,家里种了2亩蔬菜。为了卖菜,他前一天下午就把蔬菜打理好、装上车,当天清晨5点钟起床,蹬上三轮车从家里出发,7点多到达曹家巷市场。

“农民自己把菜拉到城里卖,比卖给菜贩价格高,农民赚了钱,城里人买菜也便宜。”何宗清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曹家巷市场走访看到,这里都是成都郊区的农民在卖自家种的蔬菜。在何宗清旁边,是20岁的小伙子宋敏,他在一家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现在放寒假回家,帮家里人卖彭州种的红苕。稍远一些,是新都区石板滩镇金三角社区农民董师傅在卖花菜。

市场里人头攒动,不时问价称重。家住火车南站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附近就有蔬菜门市,但她还是宁愿坐30分钟的车,“不辞辛苦”也要到曹家巷买菜,“因为这里的菜比其他地方便宜得多。”

“农民把菜从地里直接拉过来,少了中间环节,再加上这里没有昂贵的摊位费,菜价怎么能不便宜呢?”长期在这里买菜的79岁成都市民张智圆婆婆说,这里的菜不但价格比一般农贸市场低二到五成,而且非常新鲜,还有日益少见的老品种比较好吃。

“如果走那么多中间环节,一方面城里人喊菜价高,另一方面我们农民也赚不到什么钱。”何宗清告诉记者,蔬菜从农民的地里到市民的菜篮,“常规途径”需要经过田间收购、产地批发、中途转运、销地批发、市场零售等多个环节,中间层层加价,推动了菜价上涨。

何宗清举例说,他把芹菜运进城卖1.5元一斤,卖给田间收菜贩子只能卖1元一斤,而一般农贸市场卖给市民要2元一斤;红油菜他卖2元一斤,菜贩收菜只出价1.5元,而农贸市场要卖3元。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