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生态移民如何“稳得住,能致富”?
2024-05-01 23:15    6444 

“两会”内外共话生态移民任建中

本报记者

“十二五”开局之年,宁夏中南部地区35万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作为自治区的“一号”民生工程,既要组织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群众搬出来,又要千方百计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如何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听听基层群众和政协委员们的声音。

【基层故事】

从同心县搬迁到红寺堡区不到半年的移民丁满堂,去年“十一”长假前以回家过节为由,“逃”回了老家,再也没有返回,他称自己实在不想在新地方落脚。他的“逃走”,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迁入区其他村民的情绪。

【连线委员】

曾玉强等委员认为,移民搬迁面对的不仅是生产生活空间位置的变化,也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的变化。一些移民群众在搬迁初期难以适应,恋乡情结浓厚;部分移民因搬迁后的生活、生产状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今后发展信心不足;少数移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在生产和发展方面产生了等待、观望的情况。

他们建议,要及时主动关注、了解移民的愿望和诉求,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迁入区的生产和生活,克服心理误区;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移民安置点广泛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条件,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

【基层故事】

春节就要到了,从原州区搬迁到中宁县的移民李学民看到同村其他村民温棚蔬菜最近卖得很火,而自家温棚里的辣椒、黄瓜却怎么也长不大,有些品种甚至种不活,十分烦恼,不知怎么办才好。【连线委员】

庞立忠等委员认为,部分移民由于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没有掌握新的生产和致富技术,长期以来已习惯了过去粗放的生产方式,到新的生活环境后往往不知所措。

他们建议,应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落实到移民安置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移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培育致富产业、确保移民稳定增收作为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围绕重点产业,组织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土壤改良,大力发展马铃薯、红枣、枸杞、葡萄、高酸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让移民尽快掌握日光温棚、大中型拱棚、养殖暖棚生产等新技术;要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实现移民务工就业,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路子、致富有保障。

来源:宁夏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