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以后,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发现,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脱节,物质生产相对发达、精神生产相对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边老穷地区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搞得冷冷清清,几乎处于“盲点”。
主要有原因如下: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缺乏。经济是基础,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支撑点。欠发达的边老穷地区农村由于缺乏资金,造成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消费观念淡薄。
二是把一些文体设施当“摆设”。经济条件稍好的一些村子花钱购置音响、音像、电脑及文体用品等设施,平时都在村部锁着不用,只是逢年遇节的时候偶尔“亮相”一把。也有少数农村注重物质生产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不愿把钱投在文体设施上,认为在农村是“多此一举”、“无关紧要”。
三是村干部不重视。担心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男男女女在一起唱歌跳舞、搂搂抱抱难免会闹出“乱子”,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农村和谐稳定。所以,村干部既不发动,也不组织,致使农村文化娱乐长期处于冷冷清清的状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农民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因此,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老穷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专项基金。
二是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进行文化建设的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在农村兴办文化产业,相关文艺团体或文化教育部门应定期下乡指导或组织专业培训,形成城乡互动,开发农村文化资源,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文化。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进来,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