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知名企业生产的一批液体乳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引起社会关注。“黄曲霉毒素m1”是一种什么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是怎么产生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刘阳博士说,黄曲霉毒素m1是由牛、羊等哺乳类动物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经过羟基化产生的,主要存在于乳汁及肾、肝、乳腺中。黄曲霉毒素m1是一种强毒性、强致癌物质,200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推荐阅读朝鲜播放金正恩视察画面:骑马开坦克(组图) 宇通否认绑架校车标准 丁书苗结识刘志军后财富增10倍 蒙牛与现代牧场就问题奶相互推诿北大亏损校企发高额奖金高管被诉组图:2011逝去的世界级传奇人物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水皮:中国上市公司的真正问题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牛奶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显然,黄曲霉毒素跟双汇瘦肉精很相似,问题看似出在原料,但企业没有保证原料合格同样难辞其咎。特别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企业居然没有自检出来,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缺陷。从行业标准到牛奶源头,再到企业质控,各个环节的漏洞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危险的质量陷阱,不仅会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会从长远上损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
刘阳说,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黄曲霉毒素m1的摄入量,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标准。国家质检总局把黄曲霉毒素m1作为乳及乳制品的必须检测和监测指标。
要防控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刘阳建议,首先,防止饲料原料及饲料受到黄曲霉的污染。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玉米、小麦麸皮等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若原料受到污染,应将受污染的原料剔除,并通过降解和去除技术减少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另一方面,在饲料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加强企业生产管理,保证饲料加工、贮藏环境的干燥、清洁和卫生,防止黄曲霉的感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