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五常大米最高售价可达每斤199元,但是当地稻农卖给加工企业的收购价却不足2元。记者采访得知,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约为0.2元,加工企业通过设置不合理订单控制稻农压制收购价,以致稻农和企业获利悬殊。(《中国青年报》1月3日)
多收了三五斗,但荷包里没有跟着斗。虽然心里不爽,但也还可理解,毕竟市场供给影响市场价格,“心忧炭贱愿天寒”。但真正让稻农郁闷的,是看着市场上自己种出来的五常大米,由2元一斤神奇地变为199元每斤,却不能分享其中的红利。其实,农民的无奈,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农民之所以如此无奈,当地政府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五常农民的丰产不丰收,并不是由垄断造成的。相反,当地的“市场”颇为发达,超过200多家的加工企业在此争夺稻源。本可待价而沽的稻农,之所以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企业签了订单不履约,还多家公司联起手来“憋稻”,二是一些订单以“霸王条款”坑农,甚至是以极不规范的订单让农民维权无门。
从新闻报道来看,农民们无法分享从2元到199元的红利,主要原因是当地的法治环境很差。法治环境差,主要责任就在于政府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比如,多家公司联起手来“憋稻”,明显是属于串通操纵价格的违法行为,根据2008年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可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当地政府至今都没调查过。对设置“霸王条款”和不规范订单坑农的行为,工商行政部门也理应依法进行调查处罚。正是因为当地政府的失职,让五常农民成了暴利的孤独看客。
五常的大米之所以贵,是因为只有五常才能种出这种大米,也就是说,五常大米是是属于地理标志商标。当前,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不仅是品质的一种证明,更是价格的保证,是市场的保证,因此可以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五常地方政府,完全可以依托这个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专用权,来惠及当地的稻农。也完全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以合作社的形式让农民共同获利。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五常大米从2元到199元,农民只能做一个可怜的旁观者,这是资本的本性。遗憾的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成了资本的帮凶。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