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147”的紫砂壶,限量发行2000个。
丁文钧对每一件紫砂器物都爱不释手。
丁俊晖的台球事业也被父亲“融入”到紫砂壶中。
父子合作完成的名为“一杆到底”的紫砂壶,壶上有丁俊晖的签名。
丁文钧使用的紫砂器物材质纯正,经过名家点化即为佳品。
丁俊晖父子之间,台球并不是主要话题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张顺亭
本专题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孙嘉晖
储水缸、茶叶罐、茶壶、烟灰缸、杂物盒……摆在丁文钧面前的诸多器物均是紫砂作品,他的工作室里的紫砂藏品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果说儿子丁俊晖是他的第一件“精品”,那么紫砂壶则是老丁正在制作的第2件“精品”,有小丁签名相助,以台球为主题的“一杆到底”、“追求壶”、“圆满壶”和“海纳百川”4款紫砂壶已经出炉。老丁说,台球早已不是父子俩的对话主题,紫砂壶成为“父子兵”之间新的纽带。在老丁看来,每一件紫砂作品都被赋予了生命,如同当初带着儿子南下广东打拼8年一样,他看准的事情就要做到底、做到完美,而他的台球主题4件套紫砂壶,似乎也为丁俊晖的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在4次完成“一杆到底”147满分杆后,继续“追求”,世锦赛夺冠才算“圆满”,而后方可谓“海纳百川”。这就是老丁和小丁的紫砂人生。
这是中国人的绅士文化
1957年,丁文钧出生在苏州,13岁被下放到宜兴,19岁来到丁山,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生活的地方。“1976年~1985年,(我)整整十年都在做陶瓷,那时候很苦,你们现在都无法想象。”老丁深吸了一口烟,然后摆弄着面前的紫砂茶具,开水、泡茶、沏茶,动作熟稔得很。每每回忆起这些陈年旧事,老丁总是感慨万分,“后来,我调到供销社呆了几年,然后开始做个体。”
1998年,丁文钧带儿子丁俊晖南下广东,这次云游学艺持续了8年之久,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唯一支撑父子俩的就是成为台球世界冠军的信念。“我现在又回到了宜兴,我是属鸡的,鸡扒嘛,扒一点吃一点,劳碌命。”老丁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丁文钧说,以前做事是为了生计,现在做紫砂纯粹是乐趣。聊得兴起,老丁还向记者提起一段风水先生为他看手相的往事。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