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10点,由贵州省农委主办、赤水市政府承办、市农牧局协办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共促增殖放流成效”为主题的2011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赤水河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仪式在赤水增殖放流站(大同镇)隆重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张家强、市人大副主任刘晓庆、市政协副主席罗金富、市农牧局局长王碧强、纪检组长周小竹、副局长袁锡书、大同镇镇长谢远驰、副镇长毛堂荣等出席了本次活动仪式。市农牧局下属渔政站、执法大队、渔业科、保护站以及大同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广大社会群众参与了本次放流活动。特邀赤水市公证处对放流苗种的种类、规格、数量作现场公证,本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通过贵州省人民日报社、市外宣中心、市电视台向社会各界公布,以接受社会管理和监督。
活动仪式由副局长袁锡书主持。副市长张家强对本次活动作指示性讲话指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拯救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增殖和养护日趋衰退的长江渔业资源,巩固和扩大长江禁渔成效,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养护养护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件功在当代、利有千秋的大好事,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既能保住青山绿水,又能获得银水金山,不断促进赤水生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局长王碧强就“修复渔业资源,巩固禁渔成效”作放流动员发言,深刻、全面的总结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建设生态赤水、打击非法捕捞取得的成效。大同镇镇长谢远驰就“参加增殖放流,保护生态环境”发出倡议,倡议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赤水河。最后,张家强宣布:“2011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赤水河人工增殖活动现在开始”。
活动仪式结束后,市领导和激情高涨的群众来到大同村庙陀渡口码头放流。在现场,群众热情洋溢,积极参与,将一盆盆鱼种缓缓倾入河水中,鱼儿向水深处游去,那里将是他们繁衍生息的最终归宿。
此次向赤水河放流10—20cm鲤鱼、中华倒刺鲃、四大家鱼等苗种20万尾,价值人民币7.5万元,是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牧局的精心组织下圆满完成。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民众、造福人类、利在千秋、功德无量益事。通过此次放流活动,提升了广大群众养护水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拓了新局面。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