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地沟油,监管外还需合理市场开发
2024-05-01 18:57    7138 来源:广州日报

金版时评:

记者庞晓茗

据《广州日报》报道,江西南昌县公安局19日公布了一起涉嫌加工销售“地沟油”的案件,其中有1600吨“地沟油”流向了东莞,并在精加工后贴有“好日子”、“福来香”等未注册的商标销往惠州、中山、佛山等地的粮油市场。

地沟油或者冒牌花生油等食用油问题,其实是个老问题。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不过,笔者以为,除了监管,提高检测技术以外,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政策,通过市场调节,发展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产业链,减少监管成本。

在监管方面,地沟油属于典型的多头管理问题,涉及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如果能建立良好的问责机制,质监部门在源头严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加强日常监管,卫生部门在消费环节上严格把关,地沟油等问题食用油,就不会大规模流入市场。问责监管机制是治理地沟油的基础所在,但却不是全部。餐馆、食堂使用地沟油,是因为其成本低廉,能获取更多利润。有这个牟利冲动,就难保企业不铤而走险。

实际上,地沟油并非只有食用的好处。地沟油本名餐厨废弃油脂,经过酯化、蒸馏,一吨地沟油可被提炼成约0.9吨生物柴油。据媒体报道,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废旧油脂已被广泛用于生物柴油开发,成为替代传统柴油的新能源。

现在的关键是,目前国内缺乏激励效应,相关标准、法规还存在空白地带。餐饮业回收餐厨废弃物,不仅没奖励,还要自己支付一定费用,回收没有动力,废弃物当然容易流向制作地沟油的渠道。这还导致制作生物柴油的原料不足,相关生产企业产能闲置;另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生物柴油标准,大加油站不敢使用生物柴油,企业销售困难,也使生物柴油产业链难以发展。

要改变现状,政府必须介入,利用政策激励来鼓励市场开发这一产业。比如政府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强制性扩大生物柴油的使用范围。一旦地沟油有了合理的回收、提炼、开发途径,流向餐桌的食用油必然减少,这将是市民身体健康之万幸。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