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以后,国内钢材价格连续两波跌落,但钢材市场最糟糕的局面尚未到来,有可能出现第三波下跌后才能触底回升。多数观点认为,产能过度释放是此轮钢材价格跌落的主要因素。但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钢铁产能释放明显低于6年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异常情况。因此,有必要在供求关系之外,寻求更重要的原因。
钢铁产能并未过剩
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粗钢产量多数年份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从2005年到2010年,粗钢平均年度产量增速为13.8%,只有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幅急剧回落到1.1%。2011年1—11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为6309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8%,预计全年产量大约6.8亿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或者不到10%,与2010年增速大体相当,且明显低于6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难以得出2011年钢铁产能过多释放结论。
2011年,中国粗钢消费的两大攸关行业——制造业与建筑业均不理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累计,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为1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4.5%,较去年同期增长水平有较多回落。其中投资增速中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外,其实际增长率回落更多。11月份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回落到50的荣枯线下方。受其影响,尽管全年钢材消费增长水平出现回落,但由于其制造业与建筑业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水平,以及直接出口的较好表现,估计全年粗钢消费量(全口径,含直接出口)也在向7亿吨靠拢,增长幅度不会低于8%,整体供求关系大体平衡,至少不是非常严重的供大于求。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或者是供大于求程度并不严重,为何在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几个月来钢材市场旺季不旺,价格环比大幅下跌?分析钢材价格较大幅度跌落原因,除了上半年钢材价格涨幅过大、过猛,产生了一些泡沫,自身需要调整以外,更在于下半年以来内外经济预期恶化,生产经营者与投资者恐慌阴霾笼罩蔓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这种阴霾恐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