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拉萨12月29日报道:(记者田丽)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区国土资源系统2011年度工作表彰会上获悉,2011年,我区国土资源系统在实施“双保工程”、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地质找矿、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实现国土资源系统“十二五”开门红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系统各部门从土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等各环节入手,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实地查看项目选址和用地规模,全力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预(初)审了262个建设项目用地;完成了拉日铁路、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等6个建设项目的先行用地审批和申报工作;审查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用地报件118件,用地面积9990.10亩。
坚守红线,土地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联合区农牧、审计、统计等部门对全区20062010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兑现了2010年奖励资金,并与各地(市)签订了2011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目前,全区耕地面积552.5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465.7万亩,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保护目标。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依法做好探矿权采矿权的登记、变更、延续工作,严格执行地质勘查有序退出制度,对圈而不探的,依法注销探矿权;建立并完善了全区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加强市场硬件建设,健全交易规则、程序,使我区所有矿业权交易均在有形市场内完成,确保了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在此基础上,通过青藏专项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商业性资金勘查的积极性,全区地质找矿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注民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新突破。编制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完成了7个县的地质灾害“十有县”建设,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樟木口岸滑坡监测工作,开展了林芝冰川泥石流监测。加大汛前和汛期地质灾害巡检工作力度,多次派出工作组,行程17500公里,对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地区汛前地质灾害进行了巡检督查和调研,对樟木口岸、芒康、纳西等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排查。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起,避免人员伤亡146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60万元。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