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2月29日报道:(记者明星)临近新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白羊溪乡麻溪村,户户炊烟袅袅的场景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洁的沼气。村民杨官兴,每天下午从地里回到家中,可以不慌不忙地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淘米做饭。
自从家里用上了沼气后,他感觉轻松了不少,做饭炒菜干净了,还省时、省力、省钱。不像以前用柴火做饭,一生火,就是满屋子烟气,做一顿饭还很费力。
泸溪县委干部向民贵告诉记者,这沼气池,环保节能不说,每家每户一年还可省下数千元的煤电费、柴火费,积下来的沼气池残渣还可以用来给西瓜和柑橘做肥料,一举多得。
近年来,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湘西“苗乡”泸溪县斥资8600万元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明确工作职责,严格目标考核,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机制,并在每个乡镇配备了专门的技术人员,把农村沼气池建设这一民心工程扎扎实实的落到了实处。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沼气池2万余口,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沼气这一被称为农村能源的“聚宝盆”,为苗族同胞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极大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