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种菜,不愁卖菜,与眼下一些地方的农民为农产品滞销、贱卖而发愁不同,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民正品尝收获的喜悦——没有中间环节,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打包直送超市。
目前,全国已有14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对接,越来越多农民将其视为“福音”。然而“农超对接”能否成为主流模式还是未知数,合作社进超市的高门槛、高费用以及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高成本、高风险等诸多因素,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专家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扶持“农超对接”,破解困局。
“农超对接”全国推广
眼下正是萝卜、冬瓜等时令蔬菜上市的时候,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的农民施伟尧每天忙着收菜,不过与一般农民不同,施伟尧不需要为卖菜奔波,他的68亩菜地出产的所有蔬菜都早有了买主:杭州市最大的连锁超市——世纪联华。
“我当了30年的农民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心过,多亏了合作社。”施伟尧说,6年前他与当地其他136家农户一起加入了杭州万家丰舒兰蔬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帮助联系超市卖菜,自己只管种菜、收菜。
据了解,“农超对接”自2008年开展试点以来,目前共有超过14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对接。今年10月25日,“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在杭州启动,意味着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农超对接”不仅农民受益,超市和城市居民也享受到好处。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学院院长龚晓丹介绍说,自2009年物美连锁超市尝试“农超对接”以来,果蔬销售量从2008年的平均每天79吨增长到2011年的400吨,翻了几倍。“我们的卖价要比一般农贸市场便宜20%以上,同时初步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消费者食品安全忧虑减小了。”龚晓丹说。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