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将菌菇产业做强做大。这是限采限伐、封山育林政策下,发展山区农业,让农民走出困境实现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七道江镇群生村的吕和,现在只关注一件事:食用菌栽培。记者采访时,他刚卖完香菇、平菇,正准备在温室大棚栽培榆黄蘑。“春节前就能上市!”据说他今年已经挣了10多万元。
吕和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山区的耕地条条块块,人均只有半亩,勉强糊口,所以家家都要另外寻找赚钱门路。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吕和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香菇、平菇、冻菇、木耳等,样样挣钱,技术越干越精,规模也越做越大。
2010年,他与大山合公司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关系,他的食用菌生产达到5万袋,今年则发展到20万袋,并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社员60多户。据说还有很多村民要入社,明年有望达到100户。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到市场上卖,不好的时候大山合有保底价收购。另外大山合现在提供菌棒,不用自己装棒了!”
食用菌生产能有多大发展空间,能给山区农民带来多少实惠?有过多年生产经验的吕和也曾画过问号:“白山市场就这么大,生产多了不都得烂在家里!”与大山合签约,打消了他的顾虑,明年他要带领社员发展120万袋。
大山合从事食用菌标准化种植、食用菌暨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开始,大山合采用“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食用菌生产。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计划再用5年时间,带动农户达到3万户以上,栽培规模达到6万亩以上,栽培食用菌10亿袋,产值32亿元,从业户均增收5万元。
浑江区位于长白山腹地,森林覆盖率83%,素有“资源宝库”之称,而对于当地6.7万农业人口,有效的资源则是15.7万亩耕地,人均2.3亩,部分地区人均不足半亩,因此农业的发展寄托于特色种植与养殖业。
浑江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发展菌菇种植。大山合是白山市政府与浑江区政府重点招商企业,它的到来,将食用菌生产导入到规模化、规范化、工厂化。“山区农业”由此出现转机。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