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白酒业三大“醉”状
2024-05-01 17:18    555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来,白酒业似乎进入一种癫狂状态,不仅终端售价节节升高,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整个行业表面上一片欣欣向荣。

但是,九度营销董事长马斐却表示,其实这几年白酒的消费量增长并不大,企业的增长更多是依靠提升价格带动的。数据显示,按照2010年的白酒产量计算,全国去年人均消费6.4公斤,已经居于全球前列,市场整体量增长空间有限。而更有知名白酒企业高层在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时忧虑地表示:"白酒行业的风险在食品安全上,我最担心的就是食品安全。"

而针对当前白酒行业的现状,有业内人士形象地总结了白酒业的三大"醉"状:添加出来的新工艺、过度包装以及冒进的扩产。

争议新工艺

上述白酒企业高层表示,很多品牌酒企产品中没有一滴酒属于外购,都是自己生产,质量安全有保障,但仍有很多酒企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生产的基酒,多数靠外购,"这是很危险的,"他还指出,有部分企业甚至购买酒精、香精"两精"来生产白酒,"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个行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青海互助青稞的上市预披露文件发现,公司近几年大举对外采购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食用酒精,2010年公司食用酒精采购量为1509吨。实际上,互助青稞2010年白酒的销量仅为11970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在业内称为白酒的新工艺,但是不少白酒企业对此都非常忌讳,不愿多谈。

马斐认为,这种做法是行业的潜规则,企业这样做有市场竞争、成本的考虑,这种方式生产的白酒理化成分也完全合格,但所产的酒质量自然没有纯粮酿造的好,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某券商的一份报告认为,白酒行业近年来的风险来自消费升级背景下对产品品质和企业诚信的要求提高,尽管部分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都禁止使用食用酒精勾兑和添加非发酵风味成分,但国内此等产品仍存在。这实际上是部分企业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牟取暴利的问题。

中国酿酒行业协会网站2009年3月刊登了一篇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副司长毕玉安的发言稿,其中称,在三鹿事件以后,质检检查信箱发来的关于食品安全的来信对于酿酒工业投诉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低档白酒使用复合甜味剂和复合香精,以提高品味;二是葡萄酒中使用复合香精;三是中低档白酒使用酒精勾兑,未标注相应的标识;四是假冒伪劣香精水勾兑的葡萄酒在农村市场泛滥;五是企业确实有玩概念、虚假、夸大宣传的倾向;六是有些企业意识薄弱,很多问题得过且过,行业潜在的问题在继续,隐患在加大。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