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产品跌势日趋衰竭 大宗商品市场仍缺乏上涨动力
2024-05-01 17:18    63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农产品在经历一波大幅下挫后,部分品种都遇到技术性支撑,继续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而欧洲危机仍将持续发酵,国内政策面仍维持微调主基调,投资者信心短时间难以改善,大宗商品市场仍缺乏上涨动力。

豆类油脂方面,基本面弱势格局将持续,但出现技术性支撑。大豆港口库存一直处于650万吨以上水平;2011年1至10月油脂进口总量为1322万吨,包括大豆和油菜籽进口折油量,与2010年同期的1409万吨相比,下滑6.17%.以此推测2011年中国油脂进口总量很难超过2010年的1753万吨。油脂消费未大幅增加。虽然10月份生猪存栏量创了新高,猪肉价格和猪粮比价回落,养殖效益下降,加上近期出现的疫情,养殖户有可能加快生猪出栏。整个饲料的消费都会开始向下掉头。在玉米和小麦供应充足的背景下,豆粕消费量更难有增长空间,较大概率是出现消费量的下降。

此外,尽管棕榈油进入了季节性减产周期,但综合考虑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与出口情况,预计11月份和12月份期末库存仍维持在200万吨左右水平,难以大幅下降。因此马来西亚棕榈油在元旦前上行压力依然较大,最近在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下,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元旦之后上行压力减弱,棕榈油价格将继续上行。

棉花市场上,预计难有出人意料的利多题材,皮棉价格微幅下跌的态势恐将持续。11月25日,反映进口棉花到我国主港的综合报价水平的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 m为105.88美分/磅,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成本17177元/吨,较ccindex328低1910元/吨;按滑准税计算,折合人民币进口成本17653元/吨,较ccindex328低1434元/吨。这一价差已较前期明显扩大,外棉对国产棉的冲击力度有增无减,进口棉较国产棉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国产棉有较大冲击。但国内收储托市有力,或成为促使国内棉价企稳的最"靠谱"的因素,但国内棉价企稳还需收储推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