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天气阴冷雾霾,和天气一样阴冷的还有榆次区东阳镇诸多菜农的心。被誉为“三晋蔬菜第一镇”的东阳,今年的白菜同样遭遇价格“寒冬”,即便每斤降到一毛钱不到,仍无人问津。而一旦大雪覆盖,未收的白菜将面临烂在地里的境遇,东阳镇上万吨丰收的白菜将逼近绝收边缘。
“30亩长白菜啊,连一亩也没卖完,再卖不出去,今年就全赔了”。在东阳镇东阳村,眼瞅绵延数里的白菜,却没能给菜农王志刚带来希望,反而让他几近绝望。王志刚告诉记者,他家今年承包了100亩地,全部是按每亩360元租的,到目前,银行还有20万元贷款没还。100亩地,前茬种西瓜没赚几个钱,后茬补种了30亩白菜,20亩萝卜,希望能收回些成本,但没想到越种越亏,白菜没卖出,萝卜也卖不出。王志刚说,别人家种的菜相对较少,收了以后还可以往家堆,但自家的白菜太多,收起来连放的地方都没有,无奈只能让白菜继续留在地里。而像王志刚一样,记者在东阳村采访了解到,目前还有几十万斤已收或未收的白菜滞销,菜农们看着一堆堆白菜无奈至极,不知如何是好。
不仅东阳村,记者在紧邻的德音村采访得知,该村同样有上万斤白菜未销售。村民们告诉记者,往年大部分白菜还在地头,就有收菜的车来预定了。但今年白菜成熟后,不仅收菜的人少了,价格一再降低也没人愿意买。菜农、蔬菜经纪人四处联系收菜,但收效甚微。今年种了7亩多白菜的宇晋文无奈地说:“去年白菜的价格每斤2毛5全卖了,现在降到每斤八分钱也没人要,而一旦突破这个价格底线,就连收菜的工钱也不够,还不如搁置地里。”宇晋文称,所幸他家还有移动塑料大棚,收的白菜可暂时放进大棚,希望通过储存来错峰销售。但这种办法能不能成,宇晋文心里并没有底。“因为村里滞销的白菜实在太多了,而塑料大棚不能完全御寒,也只能缓解一时之急,白菜腐烂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东阳镇作为蔬菜大镇,是我市蔬菜主产区,也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当地生产的大白菜,个大品优,早已被省内外人们所熟知。但就是这样有着较长蔬菜种植历史的大镇,为何也会出现白菜滞销现象呢?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