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市场新粮不断上市供应,收购主体谨慎导致承压较大,各主产区价格均出现下,目前,市场焦点高度集中在16日召开的收储座谈会。会议最终确定了暂时不启动玉米收储价,让市场价格自由调节,这令前期市场盼望的保护价政策落空,对本来较弱市场又形成一层打压。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分析,玉米价格过高不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而价格现阶段正处于下跌的趋势中,此时出台收储价不好确定,如果价格过高会扭转下跌局面,导致价格止跌反弹,政策制定之后反而成为市场的推手,而价格过低会损伤农民利益,处于两难境地。不出台保护价极有可能造成玉米价格进一步下挫,如果触碰到农户底线再出台政策也不太晚,即较低的价格收储到粮食,同时保护了农民利益,这是最理想的效果。
现货市场来看,当前市场收购主体欠缺并异常谨慎。目前东北地区维持收购的是深加工企业,不过收购量不大,仅用于维持日常生产。随着新粮上市后,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持续下调,收购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市场商品粮贸易量几乎降至“冰点”,极少有贸易商愿意收购,有购销合同的企业也是快进快出,压货的企业多数是为贷款,库存量非常小,看好后期行情的贸易商在极少数。近期东北地区大幅降温,有利于玉米脱粒的工作展开,随着后期市场新粮集中上市,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空间。而从农户的心态来看,价格的持续下跌已导致一部分农户心理出现松动,有不少农户有售粮意愿,但没有粮商到村屯收购,目前东北地区铁路运力紧张,粮食外运极为困难,除了个别较远省份能够下几个车之外,国内其他大部分地区车皮都很难下,即便支付高额好处费用也无济于事,只能通过短途倒运外销,但汽运所及的区域玉米价格又不够理想,贸易商销售难度大。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