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是影响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之一。近期外围市场仍存在压力,对商品市场不断形成脉冲式冲击。但相对而言油脂市场已经开始展现抗跌特性。连续低开高走表明市场对被动下行价格的不认同。笔者认为,三大看涨预期将导致油脂延续阶段性上涨行情。
“中国需求”预期
近年来,中国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正在逐步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消费也逐年提高。数据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植物油年购买量达到10公斤以上,虽说由于消费习惯和购买力不均导致距西方国家还有差距,但事实上中国人对油脂的消费量正在逐年提升。这也可从中国近年来的大豆进口量得到证明。中国大豆进口从2000年以来均维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2009年以来已经跃升至5000万吨以上,对国际大豆的依存度超过80%。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数据,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600万吨,继续刷新历史新高。
2011年前3个季度,中国累积进口大豆3770万吨,同比下滑6.1%。进口下滑的原因是前期港口大豆库存一直维持在65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10份以来,中国贸易商对美豆的进口一度趋于低迷。但从11月中旬开始,油脂季节性消费预期的临近导致进口数据开始回暖。结合年度进口总量的预期同比增长的预期分析,今年最后两个月的大豆进口量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收储“政策价”预期
15日盘中,大连大豆合约出现了阶段性快速拉升行情——市场传言国家临时储备收购指导价格为2.04元/斤,并加50元/吨的收购费。对应的现货底部为4090元/吨。虽说后来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从市场对利多的积极反映来看,随着时间窗口的开启,市场对“政策价”的预期越发的强烈。尤其是今年随着国际市场的下跌,东北现货大豆购销十分缓慢。农民抱有一种“亏本不卖”的心理,现货商的购销热度也不够。11月中旬也正值临时储备开启的时间之窗,市场买多心理一触即发。
“季节性行情”预期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