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昊杨菁蔡木子
根据白沙洲大市场监测,近1个多月来,本地蔬菜价格直线下滑。昨日,记者走访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菜农顶着片片“愁云”,直呼“伤不起”。
“要花菜吗?便宜卖……”昨日中午,河南农民赵仁成在皇经堂批发市场卖力地吆喝。
赵仁成十余年前来到东西湖区苗湖大队种地,如今是“资深”菜农了。他说:“现在行情太差,包菜、大白菜只能卖个保本价,每公斤3角钱。往日一天能卖4000公斤,现在一天还卖不了1500公斤。”
在四季美农贸城,菜农陈移民守在小货车前一筹莫展,车上装的是他种的数百公斤包菜;与此同时,在武湖农场沙口分场菜地里,陈移民正请人割掉1万多公斤包菜,分文不取,只为清地。
“2角钱1公斤都没人要,有时一天都开不了张。”陈移民说,“今年我种了3亩包菜,一共近1.5万公斤,但是到现在为止只卖了3000公斤。”
祁家湾汪畈村村民王明拉来600多公斤芹菜、大蒜到市场,数小时过去,只有几个人来问过价,然后转身就走。王明说:“现在芹菜每公斤8角—1元,而去年冬天可以卖到1元多。”
菜农们反映,今年菜价比去年要低10%—30%,部分菜品甚至低50%,但销售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七成。
●菜农集体盼天冷
为何出现价低卖难?
陈移民介绍,10月份包菜刚上市时,批发价为2元/公斤。可是,天气持续晴好,各种叶菜产量大增,严重影响“大路货”包菜的销量。加上菜没有打霜、口感不甜,买包菜的人更加稀少。
陈移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肥料400元,地税178元,请人栽菜、浇水、割菜等人工200元,3次租机器耕地140元,1亩地成本要1000元左右;以1亩地4000公斤包菜计算,只卖出800元,净亏200元。
菜农们都盼着天快点冷起来,“这样菜好卖些”。记者还发现,菜农们基本上是蒙眼“靠天收”,“大家怎么种,我就怎么种。以前种什么,现在还种什么”。
●市场零售菜价降幅不太大
与批发价快速下滑相比,市场零售价下降的幅度明显要缓慢得多。根据市物价部门11月15日的统计数据,我市蔬菜零售价格正在下降,但降幅为10%—30%,并没有与菜农承受的损失保持一致。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