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食品安全事件升温 保障食品安全应立法执行二合一
2024-05-01 15:36    7332 来源:新京报

专家们建议,关于地沟油应该从源头上治理,在地沟油重新上餐桌之前就把问题解决。图/gettyimages

2010年11月11日,本报七周年特刊里曾提出这样的叩问:“毒豇豆、地沟油事件2011年还会上演吗?”。一年过去,我们遗憾地发现,在2011年这样的追问还添加了瘦肉精、牛肉膏、膨大剂、硫磺姜、染色馒头、回锅面包、漂白豆芽、香精包子、假蜂蜜、“勾兑食品”、含菌水饺等等内容。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升温,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目前,各国食品监管思路一般是通过“惩前”来“毙后”。这种救火式处理方式往往是事发后被动反应,而通过立法、实施、执行及科普健康教育,来致力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安全风险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是问题核心。

■ 2011大事刻度

9月 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团伙生产销售地沟油100多吨,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地沟油流向消费者的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由于缺少监管和相关认定标准,地沟油目前无法进行有效认定,而全民出招来鉴别地沟油也成为一时热潮。

7月19日 本报报道,由某食品安全科普组织送检八家蜂蜜品牌样品至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比了欧盟、日本等国家蜂蜜标准后,共检测sm-r大米糖浆检测、β-呋喃果糖苷酶检测、碳六项检测、tlc检测四项真实性检测;氯霉素、甲硝唑、硝基呋喃、四环素族四项安全性检测8项内容。按排除法检测出其中有三个样本在sm-r检测中结果呈阳性,证明其中掺入大米糖浆,并非纯正蜂蜜。

7月25日 味千拉面被网友举报“勾兑汤料”。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