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保健品行业成造假重灾区 盲目消费纵容造假行为
2024-05-01 15:29    90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伟洪摄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掺杂造假 违规添加 仿冒药品

保健品市场乱象横飞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发展迅猛,年销售规模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保健品行业也逐渐成为掺杂造假的“重灾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名贵药材,在保健品中添加多种违禁成分,或者假冒药品进行销售,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埋下重重隐患,前段时间一直备受关注的血燕事件就与此类似。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违规现象不仅屡禁难止,而且花样不断翻新。

名贵药材造假利益惊人

用普通人参加胶水拼接而成的“野生参”,浸水后能搓出一团泥巴的“冬虫夏草”,腹腔中灌入了石灰粉的“海马”,色素染成的“血燕”,硫磺熏制的“白参”……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各种名贵中药材的价格一路走高,部分品种甚至供不应求。

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部兽医局总监阿布德·阿齐兹·本·贾迈勒丁对记者表示,马来西亚出产的燕窝都是“白燕”,没有所谓“血燕”,“血燕”只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马来西亚一些业内人士也透露,“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白燕窝进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造假者会把鸟粪厚厚地铺一层,然后隔着木板或网架在上面放燕窝,打开取暖器对整个环境加热,一周后打开盒子,燕窝就成了“血燕”。

“名贵中药材价格动辄上千元,造假的利润相当惊人。”一位长期研究中药材质量的业内人士(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室叶愈青教授)介绍,国内名贵中药材造假主要有三种手段:

其一,“易容术”。除了比较常见的用硫磺熏蒸药材进行美白之外,一些不法分子还把个头较小的野生参,甚至普通的园参作为原料,使用强力胶等一些化学黏合剂,拼接成体型较大的野山参,然后高价出售。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