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业内人士道破长沙米粉市场环境 半数来自黑作坊
2024-05-01 15:16    7730 来源:法制周报

“长沙早餐市场每天消耗几十万公斤米粉,其中近半数来自黑作坊加工,这些作坊不但生产环境恶劣,而且为了达到保质、增白效果随意添加非食品添加剂。”业内人士曾义(化名)一语道破了长沙米粉市场的现状。

与米粉行业打了10余年交道的曾义,是一位米粉经销商,他走遍了长沙几乎所有的米粉厂,对这些厂的产量和历史了如指掌。

在曾义的帮助下,《法制周报》记者历时一个星期,暗访了6处米粉黑作坊,见证了长沙米粉行业触目惊心的一幕。

黑作坊布局图

“米粉黑作坊为了降低成本,躲避职能部门的检查,一般会选择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生产。”曾义介绍,米粉黑作坊散布在长沙各个角落,一般人很难发现。

之所以选择偏远的地点建厂,原因有二: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可以躲避职能部门检查。降低成本包括直接抽取地下水作业,免去污水处理费用等。

曾义介绍,8家规模黑作坊分布大致为河西3家,河东3家,长沙县2家。其中河西主要分布在金星大道偏僻处。(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而河东的黑作坊则集中分布在雨花区,长托村与合丰村各一家,另外一家则隐藏在开福区浏阳河大桥附近。

10月30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金星大道的一处黑作坊。在一个木工厂的后面,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那个临时厂房。记者从侧门进入后,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厂房内一位职工正在清理生产线上的残渣,另外一位员工正往浸泡箱里放米。

穿过生产厂房,接下来是成品间。与生产间相同的是,成品间地上同样流淌着发黑的污水,相异的是刺鼻气味更浓。

没有任何隔离措施的成品间类似于一个偌大的仓库。仓库内摆满了货架,其间有几个水池

几名女员工正在水池内捞洗着一把把圆粉。池水混浊,表层泛起灰色泡沫。厂房内的2名捞洗员工均没有戴口罩,披头散发,一边利索地摆动着手中粉条,一边拉扯着家常。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