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京华时报:“血燕”事件凸显洋假货问题
2024-05-01 10:37    5839 来源:京华时报

自工商部门检测暴露出“血燕”产品的问题之后,人们对“血燕”的迷信轰然崩塌。翻看近年食品安全事件,一个个真相被“吃”了出来:“牛肉”可能是猪肉变的;粉条可能是墨汁和工业石蜡调和的;

自工商部门检测暴露出“血燕”产品的问题之后,人们对“血燕”的迷信轰然崩塌。又一个补品神话破灭了。

翻看近年食品安全事件,一个个真相被“吃”了出来:“牛肉”可能是猪肉变的;粉条可能是墨汁和工业石蜡调和的;杂粮馒头可能是染色的……

“血燕”产品,又被“吃”出了哪些真相?

针对这次“血燕”事件,舆论突出关注的一点,就是“洋假货”问题。如同此前被曝光的“达芬奇”问题家具,这类事件凸显了对所谓海外品牌产品的监管方面的漏洞。

关于“血燕”燕窝,一直存在着似是而非的传说。消费者盲目迷信传说,不良商家因此炮制出了一个庞大的“血燕”产业。

责怪消费者没有识别能力,盲目相信传说,是舍本逐末的评断。从深层讲,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十分严重。某些生产和营销者眼中只有利润,完全无视公众的生命和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本来最不应该成为顽症,因其广泛涉及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且一旦曝出极难掩盖,再则中外任何政府都对此类事件重典治乱。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消费者要吃的是真实放心的食品,而不是什么“真相”。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但完成起来却很艰巨。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小、散、乱特点突出。而监管机制不明晰,监管标准不一,使不法行为成为可能。

但问题再复杂,也不能成为食品危机频繁爆发的理由。只有提高食品安全门槛,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政府和社会监督,让造假者受到严惩,让诚实商家收获品牌溢价,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血燕”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对公众,更是对相关检查监管部门发出的警示。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