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文读懂led芯片行业 背后都有啥隐秘江湖?
2024-06-19 07:49    8648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随着各国将白炽灯淘汰推上日程,经历了一轮起落的led似乎又焕发了生机。纵观整个led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led 芯片领域是led 产业链的高毛利环节,行业平均毛利率较高,未来高盈利能力大概率将持续:

随着各国将白炽灯淘汰推上日程,经历了一轮起落的led似乎又焕发了生机。纵观整个led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led 芯片领域是led 产业链的高毛利环节,行业平均毛利率较高,未来高盈利能力大概率将持续:

1)行业历经洗牌后,低端产能被淘汰,国内大厂大规模扩产高端产能,抢占市场份额,行业走向寡头垄断的局面, 17 年末三安和华灿在国内的市占率有望提升至 40%和 30%,大厂具备的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将加宽护城河。

2)上游 mocvd 设备环节,国内厂商如中微半导体和中晟光电已逐渐打破国外垄断格局, 2016 年两家在国内的市占率已超过 10%,国产化有望推动设备成本降低。

3)芯片大厂向上游整合,三安和华灿的衬底蓝宝石材料都具备自产能力, 原材料自产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基于此,我们来看一下你不知道的led芯片江湖

led芯片渐热,产能向国内转移

经过多年的发展,led 芯片的价格已通过光效的提升得以降低。芯片生产的成本主要有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可变成本包括衬底、金属有机反应源和气体等约占 65%,固定成本包括折旧及其它约占 35%。

led芯片的制造成本

厂商技术的提升带来 led 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外延片上可切割的芯片数量增加,芯片成本下降,芯片价格亦逐年下降。

芯片作为 led 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产品成本的比例高。以通用照明为例,芯片占通用照明产品成本的 18%。

以照明产品为例, led 芯片占成本 18%

芯片价格的下降直接促使 led灯泡产品价格的下降(价格约是节能灯的 1.3 倍),较低价格推动led 照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从 2011 年开始 led 照明渗透率迅速提升,到 2016 年,全球 led照明渗透率接近 30%,预计到 2020 年将超过 60%。

供给端收缩引发并驱动 led芯片行业景气转好。 2014 年以来 led 芯片的产能明显过剩, led 芯片的价格被不断压低、利润空间被挤压等导致企业亏损, led 芯片**晶元光电以冻产和涨价的方式扭转亏损的局面。 2016 年年初, led 芯片**晶元光电率先关闭蓝光 led 芯片产能的20%?25%。作为**企业,晶元光电占据市场份额大,其供给端收缩促使 led 芯片供需结构得以改善。 2016 年 5 月晶元光电又将部分蓝光芯片价格调涨,幅度**高达 15%,随后三安、华灿等led 主流厂商提价,行业供给过剩的格局被打破。

led 芯片公司自 2016 年以来陆续提价

led 芯片高端产能紧缺,国内三安光电、 华灿光电等**厂商受益。 2017 年国内主流芯片厂转向高端产能并进行扩产,三安光电预计 2017 年扩产 30%-40%,华灿光电将扩产翻倍以上,由于多年持续布局高端产品并进行大额的研发投入,华灿光电和三安光电在高端芯片的性能已达国际**水平。

下游需求增长是新增产能消化的途径之一。 led 照明行业是 led 应用比重**大的部分,占整体应用市场的比重达 48%,其需求也将带动 led 市场发展。 2016 年全球 led 照明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 350 亿美元,到 2020 年有望提高至 650 亿美元,将拉动新增产能的消化。受到需求增长的影响, 2017-2020 年 led 芯片产值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8%,到 2020 年全球 led 芯片产值将超过80 亿美元。

led 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亿美元)及未来增长预测

中国 led 芯片在全球的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订单转移将是消化新增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经过led 行业洗牌,海外 led 芯片企业减产,三星、lg 关停部分产能,cree 在高功率芯片上减产 25%,国外芯片企业将部分产品移交至国内企业进行代加工, 2016 年国内芯片出口占国内芯片总产值的9.6%,同比提高 1.6 个百分点,同时国内产能增速为 24%,超过全球增速 13 个百分点, 2017 年国外外延芯片减产、订单转向国内的局面仍将延续。

海外企业不断减产外延芯片[左轴: 地区产能(万片/月,以 2 寸片计算), 右轴: 增速(%) ]

海外订单转移主要由于海外 led芯片企业竞争力已不如国内,国内 led芯片厂商的成长更为可期。国内 led 芯片企业相对更强的盈利能力将有利于规模扩张。与晶元光电相比,华灿光电、三安光电的毛利率、净利率等盈利指标都更好。晶元光电虽然营业收入规模大,但由于生产成本高,其盈利能力不佳。海外 led 芯片厂多与晶元光电有类似的盈利问题,竞争力大不如国内企业,而海外的芯片产能仍占比较高,因此海外产能转移带来的订单仍有持续增长空间。

在海外产能转移、下游需求增长和国内大厂大力扩产的市场情况下,我们大致测算了未来几年 led芯片行业的供需情况。 led 芯片的测算在外延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外延片产量根据 mocvd 设备的数量进行测算,测算以全年为准,并假设 2016 年芯片的需求数为 1。

供给端: 1)海外产能关停,国内扩产情况。 2)低端产能逐步淘汰,以 veeco 为例,设备每 4 年面临一次重大升级,未来应逐步淘汰 2012-2014 年的机型,全球购置的折合 k465i 机型 mocvd约为 台,目前全球保有量为 3100 台,保守估计每年淘汰 100 台。

需求端: 1)随着成本的演进,单片外延片可切割的芯片数量增加,根据每年平均光效提高约 10%,则可切割的芯片数量增加 1.1 倍。 2)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增长,根据 trendforce 的预测,全球应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8%,考虑芯片成本每年下降 10%,折算外延片出货量。

根据测算,伴随低端设备出清, 我们预计本轮供给缺口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将持续存在

全球led芯片供给和需求预测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迈向寡头垄断

行业历经洗牌,呈现垄断竞争格局。在行业发展及政府补助的双重驱动下,大量厂商涌入,导致行业竞争力量较为分散。 2015 年晶电为扩大市场份额挑起价格战, led 芯片市场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芯片厂商的毛利率下滑。

15q4-16q1 芯片厂商毛利率低

在价格跳水的市场环境下,设备和技术落后的小厂生产效率低、成本无法支撑,挤出效应明显,9 年国内共 60 余家厂商, 2016 年仅存 20 家左右,且行业历经洗牌后集中度大幅上升, cr3从 9 年的 29%上升至 2016 年的 44%。

2014 年全球 led 芯片竞争格局

2016 年全球 led 芯片洗牌后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低端产能被淘汰后,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得以扭转,全球 led 外延片供需状况得到改善。

2016 年全球 led 外延片供给量已小于需求量(单位:万片)

供需结构的改善带来厂商利润空间的逐渐释放, 16 年芯片价格逐渐回升,芯片厂商的毛利率得以恢复。

随着海外产能向国内转移,国内大厂具备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积极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2011-2012 年国内小厂商大幅扩产增加的 mocvd 因生产效率不及新型设备,在 2015-2016 年作为低端产能出清淘汰, 考虑到政府补助减少,而小厂不具备资金能力购买新型设备,小厂关停,洗牌效应明显,国内大厂的市占率进一步提高, 竞争更为集中, 行业走向寡头垄断格局。预计到 2017年末,国内市场 cr2 将达到 70%,国内巨头三安和华灿的市占率将分别达到 40%和 30%。

2011-2017 年国内厂商 mocvd 设备保有量

大厂优势凸显,增厚行业进入壁垒。 led 芯片行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均具有较高的壁垒。资金方面,芯片厂家的固定资产规模普遍超过 10 亿元,以制备外延片必备的生产设备 mocvd 为例,2016年 124 片机的价格超过 万美元。技术方面,光效的提升需要技术水平作支撑,光效越高,一定面积切割的芯片数量越多,成本越低, 三安、华灿等国内大厂光效远超世界中位数,技术优势突出。

预计 2017 年底国内市场市占率情况

国产设备切入,加速led芯片洗牌

mocvd 是 led 芯片**重要的上游设备,主要用于 led 外延片的生长,具备以技术为核心、 更新换代快、价格下降明显的特点。此外, 由于**厂商持续投资,设备厂提前把**新设备放在**企业里用,量产时调试时间更短。 技术更迭致使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以 veeco 的三代 mocvd 设备为例, epik 系列折合 2 寸片单批次产能是 k465i 的 4.4 倍,而成本则下降 40%。

以 veeco 为例 mocvd 设备更新周期短

不同机型成本比较

国内 mocvd 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已切入三安、华灿供应链, 国外厂商的垄断格局逐渐被打破。 2016年,本土企业中微半导体和中晟光电的 mocvd 在国内的市占率分别达到 3%和 8%,国产 mocvd市占率超过 10%。

国产 mocvd 设备市占率已超过 10%

led 芯片所需的衬底是蓝宝石的主要应用, 2016 年占应用结构比重达到 80%。

2016 年 led 衬底占蓝宝石应用比例 80%

近年来, led 芯片厂商向上游衬底材料整合, 如**厂商三安通过子公司晶安光电布局蓝宝石衬底业务,华灿光电通过收购蓝晶科技 100%的股份整合上游,两家巨头均已具备自产能力。 通过向前整合,进一步奠定高盈利能力的基础。

led 芯片厂商向上游衬底材料整合,已具备自产能力

技术推动行业成长, micro led 引领趋势

技术发展将主导行业的未来走向,具备技术实力的厂商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 led 在现有应用领域如照明领域的渗透率,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可以开拓新应用,如 micro led 可应用于显示领域,有望促进 led 芯片需求量的提升。

技术是 led 芯片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超小间距 led(micro-led)指代 led 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 在一个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 led 阵列,使其体积约为目前主流 led 大小的 1%。 每一个像素均能够定址、单独驱动发光,将画素点矩阵由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

micro-led 承接 led 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性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而耗电量仅为 lcd 的10%, 色饱和度接近 oled, 被视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应用。与同样是自发光显示的 oled相比, micro-led 亮度比其高 30 倍,解析度可达 1ppi,相当于 apple watch 采用 oled 面板达到 ppi 的 5 倍之多,色彩也比 oled 更容易调试,使用寿命更长。由于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可再缩小,兼具低功耗、反应快等特质,穿戴设备是其**有机会导入的领域。

micro-led 凭借相对 lcd、 oled 不可替代的优势,具备广阔的应用商机。 对于分辨率在 ppi以上的显示领域, micro-led 未来有望取代 lcd、 oled 成为面板显示器的主流技术,而省电特质使其可适用于 ar/vr 头盔及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装置荧幕,并适合作为户外显示面板、头戴式显示器(hmd)、汽车抬头显示器(hud)所用。此外,未来 micro-led 有望应用于汽车仪表盘以及消费电子方面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

从短期来看,大小尺寸两头发力,有望**先实现量产。从产业化进度来看,目前 micro-led 技术产业化有较大不确定性,而屏幕越小,产业化难度越低,如 oled **先在小屏幕领域的手表和手机获得大规模应用。随着苹果有可能在未来 apple watch 产品中使用 micro-led 显示技术,micro-led 的产业化进程也有望从智能手表、虚拟现实和可穿戴设备等小屏幕显示领域开始。

micro-led 应用商业化量产速度预测

micro-led 技术提高有望带来芯片用量的大幅增长。根据测算,每 1 亿台 micro-led 智能手表、电脑和电视将分别消耗超过 70 万片、 0 万片和 15 亿片 2 寸外延片产能。当 micro-led 在消费电子终端年出货渗透率达到 50%时,即手机 9 亿部、智能手表 0.2 亿只、电脑 2.2 亿台、电视 1.1亿台,按照折合每片 2 寸片 元的价格计算, micro-led 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 3 亿元,远超过现有的 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技术和成本瓶颈的逐渐突破, micro-led 显示器市场有望从 2018 年开始快速成长, 在 2025年达到 3.3 亿台的出货量。根据 yole 的预测数据,一旦 micro-led 能够克服既有挑战并建立其供应链,则有望**早从智能手表切入进入商业化量产阶段,并加速其技术与供应链的成熟,从而在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领域逐渐展开应用。而智能手机的应用导入可能要到 3-5 年以后,但未来有希望快速渗透到超过 50%的显示器市场占有率。

micro-led 显示器市场出货量预测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