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30年前机器人或抢8亿人工作?“人机”关系再引深思
2024-05-15 15:23    9005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人们对人机关系认知的颠覆,大多缘于今年3月初谷歌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alphago在围棋领域的重大突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机器人与人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最新的调查报告,这项调查显示,到2030年之前,机器人自动化将抢走全球8亿人工作,影响波及全世界五分之一劳动力,涉及全球46个国家800多种职业。现在,互联网制造来了,人类是否将集体成为“多余人”?

对此现象,一直以来都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乐观派”,他们认为,机器人只是一种技术、设备,用于取替简单的、重复动作的没有生命力的“机械手臂”。

另一种则是“悲观派”,他们认为,当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后,机器人会成为一种新的物种,融入到生态链当中,未来有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人工智能作为即将或者已经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排头兵,正深刻得影响着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依附性关系正在在不断瓦解,人与机器协同的关系正在日益加深。因此,当谈及企业大规模的机器换人将抢夺工人的饭碗时,便会引起较大的社会争议。

事实上,作为人类生理限制的延伸和补充,机器换人能够把人们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做富有创意、附加值更高的工作。此外,新涌现出来的经济形态,为传统产业中流失的工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吸纳了一批对生产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人。

其实,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持续处于类似的焦虑中。历史也证明,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是不可阻挡的,但技术革命从来没有使人类陷入大规模失业的绝境。互联网制造同样也不会,它将是对“机器换人”更彻底的超越。

企业是选择工人,还是运用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终究要服从经济法则。至少目前来看,“人机冲突”也许被过于夸大了。从2013年起,广东东莞市政府每年拿出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但当地企业家表示,工人依然非常紧缺,不间断招工还是常态。一些企业之所以急于“机器换人”,主要原因是招不到人才或流失的工人太多,而不是人工成本过高逼迫企业用机器换人。

当然,对互联网制造带来的“机器换人”,哪怕冲击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也不应听之任之。毕竟现代工人有其“资产专用性”,更换岗位面临着降低薪水、短期无法适应等困局。这需要社会政策来托底,需要有效的转岗培训。互联网制造带来的就业结构和方式的转变,将是“痛并快乐着”。

人类的每一次的砥砺前行,都在应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在调整。而每次的调整,都会带来革命性的颠覆。如今,全球的劳动者正面临着被机器人取代的危机。而对于未来机器人是否真的取代人类,我们无从得知,这取决于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人类对这种能力的控制,现在阶段更多是从技术和应用上去出发,但我们更愿意相信,机器人和人类一定可以创造共生的未来。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