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农机化仍面临三高三低、三多三少
2024-05-15 09:27    3457 来源:中国农机产业网

与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高三低”:从作物上看,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发展不充分表现为“三多三少”:小马力、中低端机具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少;单项农机作业的技术多,集成配套的农机作业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大规模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特征是作业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农机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短板主要有三个:一是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目前我国能生产的农机产品近4000种,仅为世界农机种类的一半,中高端产品不多,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存,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经济作物生产还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二是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不配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个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制约,我国还存在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等情况,品种选育、栽培制度、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集成配套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有待加强。

三是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田块比较细碎,机耕道路缺乏,加上种植经营分散,导致“有机难用”和机具使用效率低。机具停放库棚设施缺乏,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影响了机具使用和寿命。农机“下田难”“存放难”和“保养难”问题比较突出。

新时期新起点关键要靠创新来转变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快补齐装备技术短板,驱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以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解决“有没有”与解决“好不好”并重,主攻短板机具、高端装备与主攻技术集成、配套推广结合,全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为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装备供给和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农机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