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台湾几大面板厂商抢进microled市场
2024-05-15 03:06    5418 来源:半导体照明网

microled技术是将led背光源进行薄膜化、微小化以及阵列化,它可以让led单元小于100微米,与oled一样能够实现每个像素单独定址,单独驱动发光(自发光)。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低功耗、高亮度、超高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oled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一直都在积极推进microled技术的发展,由于韩厂lgdisplay与samsungdisplay目前已经垄断了整个oled面板领域,中国大陆地区面板厂也正在大举投资oled面板技术,所以台湾地区面板厂非常希望在microled技术上有所建树,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鸿海集团冲刺micro led,群创、荣创、帆宣三路大进击。群创挟面板技术优势助攻,荣创更居关键角色,不仅担纲micro led技术开发,也参与重要转投资布局;新加入的帆宣,则有欧洲团队主动找上门,合作开发关键的巨量移转技术。

micro led后市看俏,业界盛传,苹果iphone显示器,将逐步从lcd、oled转至micro led,加上三星日前宣布,全球首款micro led模组化电视“the wall”开放预购,预计第3季出货。鸿海集团此时传出相关布局积极,意在拿下iphone未来面板订单之外,同步为在电视等大尺寸领域应用与三星抗衡,蓄积能量。

业界人士指出,micro led技术涉及面板与led两大产业,鸿海集团必须动员相关资源,制程设备也是一大关键。由于micro led面临巨量移转的难题,全球最大独立微电子研发机构爱美科(imec)主动找上帆宣,合作开发出“晶粒布植机”实验机台,朝达成巨量移转目标迈进。

imec被誉为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及辉达“背后的重要脑袋”,在半导体制程与应材合作密切。帆宣证实,有欧洲单位找上门,委由将技术制程化,但双方有保密协定,无法透露细节。

群创以面板技术为后盾,初期以mini led切入,吸引各大车厂关注。群创执行副总暨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丁景隆表示,micro led将是下一代主流,在技术成熟前,群创领先开发am mini led车用面板,并积极开发其它中小尺寸的应用方案,今年底前将率先商品化,再逐步转往micro led。

此外,鸿海集团先前已投资美国micro led业者elux,并陆续找夏普、群创、荣创入股elux。统计显示,群创、荣创分别持有13.64%、9.09%股权,凸显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群创与荣创发展micro led高度仰赖。

业界研判,苹果与鸿海集团紧密合作,群创、荣创将扮演先锋。荣创是鸿海集团重要的led转投资公司,配合集团资源整合,与群创、夏普等面板客户合作,最迟在今年第3季就会推出mini led背光面板。荣创也正积极开发micro led技术,全力朝量产目标前进。

此外,8日led磊晶厂光鋐股东会改选董事,传出鸿海集团有意介入,最后由荣创拿下光鋐两席董事,分别由荣创董事长方荣熙、董事庄宏仁代表,凸显荣创在鸿海集团布局micro led扮演关键角色。

友达、晶电micro led闯出成绩

各路人马摩拳擦掌抢进micro led市场,友达率先展出全球最高分辨率全彩主动式micro led显示技术,宣告量产时程可期。工研院助攻晶电、欣兴和聚积,开发出“超小间距micro led室内显示屏”模组,要抢攻110英寸室内显示市场。

根据研究指出,micro led潜在商机庞大,若以micro led全面取代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推估,市场规模将可达300亿至400亿美元(约新台币9,000亿至1.2兆元),吸引全球科技大厂及重量级研究机构积极投入。

在鸿海集团全力动员发展micro led之际,友达不落人后,开发出全球最高解析度全彩主动式8英寸micro led显示技术,并拿下“2018年sid展会最佳奖”的肯定,凸显友达在micro led的技术开发能力。

友达总经理暨营运长蔡国新表示,友达以micro led及多项先进显示技术荣获“sid展会最佳奖”,证明友达长期投入先进显示技术所累积的领先优势。

工研院也协助晶电、欣兴等厂商,进军micro led领域。工研院电光系统所所长吴志毅表示,micro led目前待克服的是“巨量移转”关键技术问题,工研院上周在电脑展中,首度展出携手聚积、欣兴及錼创(由晶电、友达及联电投资),开发出的“超小间距micro led室内显示屏”,要抢攻110英寸室内显示器市场商机。

吴志毅指出,台湾地区从ic设计、led制造、显示器面板厂,到系统整合厂商,发展micro led的产业链资源相当完备,深具国际竞争力。

micro led 5大应用理应“区分看待”

实际上micro led技术的显示应用有高达5大种不同的类型,每种应用的难度也大不一样、市场进程更是千差万别。

首先,第一大类是友达sid display week 2018展会所展示的这种中小尺寸显示应用:目标市场是手机屏幕,竞争技术是柔性oled显示。对于这种应用,micro led必须实现400ppi以上的分辨率、柔性屏幕、巨大的产出规模和经济性,才可能与正在蓬勃发展的oled技术进行“市场竞争”。友达所谓的“没有时间表”主要是针对这一市场的产品而言。

第二,micro led也会被应用到更小的屏幕上。例如vr显示。这个领域的主要未来竞争技术是硅基背板的oled。其核心技术特点是更高的ppi,甚至要达到2000ppi才能实现理想的近眼显示效果。显然,micro led在这方面技术上的能力还不达标,量产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micro led或许也可以应用到更大的显示设备,例如彩电之上。这种大尺寸应用中,micro led的ppi像素密度不在要求那么高,现有技术完全能胜任。但是在液晶电视走向55——75英寸大尺寸为主导,oled大尺寸化技术也不断发展普及的背景下,micro led的成本经济性,在彩电领域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micro led可以应用在工程大屏幕显示市场。例如索尼2016年推出的黑彩晶led大屏就可以认为是达到micro led标准的产品。在超大显示面积的工程大屏领域,micro led不需要与液晶、oled等平板显示技术直接较量。因为后者的拼接显示避免不了拥有画面缝隙。同时,工程市场对micro led产出的规模要求、经济性要求也更低。未来小间距led显示技术从表贴向cob过渡,进而进入micro led时代,是公认的路线图。——这方面其实已经在“量产之中”,只不过led晶体颗粒并没有缩小到10——50微米,而是采用100——300微米的颗粒。

第五,micro led技术还可以用于液晶背光源。台系厂商已经推出基于这一技术的电竞级别高端液晶显示器产品。理论上采用micro 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系统,在色彩、hdr等方面渴望获得与oled媲美的效果。在背光源市场,micro led技术也被称为mini——led:后者的含意主要是,led晶体的颗粒大小和排列密度技术指标更宽松,这有利于micro led实现“量产”。

总之,micro led的应用类型大不一样。ppi指标从近眼vr的一两千ppi到背光源或者工程大屏的几十ppi,技术难度差距非常大。面对如此宽泛的市场设定,micro led产品显然不可能“一次性全线量产突破”。目前,背光源和工程大屏是micro led相关技术“低水平起步和快速落地”的绿色利基市场。

来源:半导体照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