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机器人市场爆发对企业来说是馅饼还是陷阱
2024-05-14 20:27    9455 

“中国制造”正面临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制造转变,这催热了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购买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不过,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利用水平仍然很低。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396个,日本332个,德国273个,世界平均水平58个,而中国只有23个。

机器人价格必须大幅下降,否则无法推广。随着工业机器人均价每年下降4%,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从2004年至2013年,人员年均工资涨幅15%,这使机器人自动化投资回报期投入成本/年收益呈下降趋势,2010年要6年,预计2015年缩短到2.4年左右。

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6500台,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年购买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工厂的业主们现在更倾向于使用便于管理的机器人”。今年前三季,国内机器人的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1~9月,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今年将达到4.5万台。即使如此,国内机器人市场的空间仍然巨大。中国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业产值10000亿元,未来五年增长三倍,2020年将达30000亿元。

目前低端行业的高端应用,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拓展的“瓶颈”。卫浴五金行业的打磨抛光,机器人要求防尘、防水、防爆,复杂程度远大于普通的焊接机器人;与此同时,这个行业原来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市场空间非常大,但对价格极其敏感。

珠三角地区发展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小企业。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大,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少人化、无人化需求日益强烈;但“短、平、快”的低成本运行模式,令长期投入的意愿比较弱。目前,已出现了一批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如广汽集团集成138台机器人构建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模式转化,会出现自动化、机器人与人工作业的“混合生产线”,这增加了机器人自动化方案的复杂性,并相对增加了投资成本。

企业通常要求自动化设备替代的工人成本能够在2~3年内收回,实际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的寿命一般在5~8年,或者更长。管理者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突破口是经济型机器人。汽车行业中精度要求非常高的机器人,国内企业短期内不可能与国外企业竞争。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突然爆发,是馅饼还是陷阱?市场发展太快,把国外的巨头全都吸引过来了,留给本土企业慢慢成长的时间变短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本土汽车业却没有真正崛起,机器人行业要避免重蹈汽车业的覆辙。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3年外资企业在中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较上年增长20%;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3年国内企业在中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较2012年增长65.5%。

目前,在资本市场的热捧和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机器人行业不断升温,全国已有3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a股市场已有40多家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一些企业什么都想做,从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到系统集成方案。面对跨国巨头的竞争,国内企业“先在一个细分领域切下去”。

中国机器人零部件企业,产品还不够成熟,市场接受度低;机器人本体企业,出货量小,未实现盈利,靠主业哺养;系统集成商,大部分实现盈利,但企业规模偏小;终端用户,偏向外资品牌,要求多样性,价格敏感。

中国机器人市场已成为全球竞夺焦点,abb、库卡等国际“四大家族”并没有在中国站稳脚跟,服务保障上还没跟上,这给本土机器人企业很大的空间,国产化零部件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基础,整合是国产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占领市场是最佳竞争策略。

来源:机电在线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