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三大问题阻碍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
2024-05-14 16:34    2946 

中国汽车产业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再吸收的路线。在技术轨迹和创新路径上与韩国、日本大致相同,但为什么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产业成功了,中国却没有?为什么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仍然没有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

首先是创新模式上的区别。韩国与日本用股权交换技术,实际上就是不与外资车企成立合资公司,而是给予其等值的股份。例如,起亚当年把20%的股份给了福特等三个公司,保留了自己品牌的独立地位。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却做得没那么聪明。一汽、上汽、东风等企业把优质资产拿来与跨国车企合资成立公司,以为能换来技术。结果,核心技术没换来,反倒使自主品牌的优质资产被划到合资公司。但近几年一些企业看到了市场换技术所带来的弊端,并开始转变。福田与比亚迪就用了股权换技术的方式,不仅使企业壮大,而且还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其次是技术引进的差异。对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韩国、日本、中国都是这种方式的拥护者。但是,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引进技术”才最关键。中国引进的是成套技术,只是让合资企业把所有的设备带到中国,这样并不能培养自身的技术能力。要想学习技术,必须要经过分解、拆卸和组合的过程,这是掌握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韩国与日本引进的是部件技术,通过对部件技术的研究,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与匹配,达到学习的目的。

最后是创新路径的不同。中国车企不重视基础工作,鄙夷模仿。自主品牌要想走向创新,必须完成模仿这个首要任务。模仿不等于抄袭,它包括了复制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丰田公司从1937年到1955年是复制性模仿,到1965年实现了创造性模仿。丰田模仿了28年,才真正实现了自主创新。韩国现代模仿福特的产品,也经历了27年。另外,实现创新有一条最基本的路径,一定要从低端走向高端。制造汽车是一项复杂性的技术,如果没有积累的过程,就不可能成功。

来源:中国汽车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