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政协助力五金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传统五金闪耀“一带一路”
人民政协报记者 黄典 通讯员 陈东兵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客客……”儿时歌谣如今情景再现。接受采访的大足区政协主席陈廷剑自豪地介绍:“大足五金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正扬帆起航走出国门、走向远方!”
资料图
大足五金起于晚唐,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伴而生。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州刺史韦君靖在龙岗山建永昌寨,屯后数万,并带头组织凿造佛像,于是需要大量的兵器、匠作工具和生活用具,从而催生了龙水五金。如今,历史悠久的大足五金规模日益扩大,年市场交易额达350多亿元,各类五金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0万之巨,12大门类、320多个品种、2多个型号。2017年单是餐厨用刀具年销量近2000万把,铁链、铁锤、钢钎、铁锹等传统用具年销量亦逾400万吨。
大足五金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足被冠以“中国五金之乡”“中国西部五金之都”等众多美誉,在海内外名声赫赫,影响巨大。如此规模的千年大足五金,如何走出国门、走向远方?
2018年大足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区政协委员杨邦银提交了《关于对接国际贸易平台,助推大足五金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提案。他认为,近年来,大足五金由于受贸易服务平台的缺乏、外贸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五金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建议对接“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平台,帮助五金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渠道,再现大足五金之辉煌。
来源:人民政协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