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舞金秋,机械“围城”。群雄毕至,共襄盛举。10月13日,中国工程机械第十一届营销高峰论坛暨2013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年会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盛大开幕10月15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闪亮登场10月16日,第二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举行。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遭遇“寒冬”之时,全球三大盛会却在北京同时举行,工程机械巨头们或在50强峰会上坐而论道,或在bices上巅峰对决,再度点燃起业界人士对于工程机械市场美好前景的向往与憧憬。
中外巨头齐聚bices 上演巅峰对决
两年一届的bices展,经过2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新兴市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中外企业巅峰对决的大舞台。
10月15日,北京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简称bices 2013)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5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纷纷登台亮相,同台竞技。
在此次展会上,除全球知名企业卡特彼勒、约翰迪尔、特雷克斯等悉数登场外,中国领军企业徐工集团、中联重科(000157)、三一重工(600031)、柳工 (000528)、山推、厦工、山河智能(002097)等也盛装出席,而国际知名配件商帕金斯、道依茨、川崎液压等亦再次参展。
中国企业闪亮登场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中联重科携旗下4大事业部13台产品闪亮登场bices 2013。
在近2000平方米的参展空间里,中联重科专业地诠释了在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方面的创新追求,在凸显“行业技术领先者”创新实力的同时,也显示了中联重科永远将客户的利益置于第一位置的服务理念。
在此次展会上,中联重科的明星产品zlj5540thbb67-6rz泵车格外引人注目。该款产品是目前全球五桥底盘最长的碳纤维臂架泵车,它的泵送能力相比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提高了20%,同比油耗则降低了近7%,在满足客户工程作业的同时,还能为客户带来巨大增值。
此外,综合起重能力最强的3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高效可靠的土石方机械、全新造型设计的弱风化地层专用旋挖钻机等产品,也牢牢抓住了展会观众的眼球,充分展示了中联重科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实力。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表示,此次中联重科携四大主力产品线进行展示,不仅体现了中联重科一贯坚持的行业领先的最新科技,还包含了企业持之以恒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我们将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在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价值。”
据2013年半年报显示,中联重科的变革红利已经开始兑现,二季度实现了销售回暖,单季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38%和290%,依旧保持行业第一盈利能力。
不仅是中联重科,在bices 2013上,安徽合力(600761)也推出了h2000型3t 双燃料液力叉车等八款新产品,其丰富的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合力工作人员现场操控叉车进行了产品演示,流畅的过弯、灵巧的托举,直观地体现了合力叉车专为高密度仓储而设计的定位。
作为世界叉车行业前五强,安徽合力早已享誉海内外。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合力共生产叉车3.88 万台,实现营业收入33.18 亿元,同比增长 11.56% 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合力一位管理人员表示,公司三季度预计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持续低迷下,合力为何会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对此,上述管理人员认为,叉车下游面对的是工业市场,与挖掘机、装载机面对的下游建筑市场有所区别。此外,近年来电商大战使下游仓储物流的渠道建设欣欣向荣,这也反哺了叉车制造企业。
其中,小叉车销量又特别的好。上述管理人员指着展出的3吨级叉车说:“大叉车体现了公司实力,但小叉车使用更灵活,需求面更广,可以以量取胜。”
外资企业重磅出击
在bices 2013上,荣登“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榜首的美国卡特彼勒集团重磅出击,在其1700平方米的展台上,展出了包括cat 313d 系列2液压挖掘机、cat 950 gc 轮式装载机等在内的8台新机器,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眼球。
除此之外,卡特彼勒推出的针对建筑、自然资源和工业客户设计的cat连线解决方案、集成技术以及卡特代理商服务与产品,也倍受观展者的青睐。
“中国是我们业务的一个重要市场,我们不断投资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我们在该地区的客户创造价值。bices 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众多企业和政府组织的代表,并向他们展示 caterpillar 的优质产品、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售后服务及支持所具备的实力和优势。”卡特彼勒全球建筑与基础设施部亚太市场营销经理phillip pollock 说:“caterpillar 提供的支持服务(例如cat 融资服务和本地cat代理商的产品支持能力)是无可匹敌的。我们希望bices参访人员可以亲眼看到,我们拥有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工作,并协助他们满足业务目标。”
而继2012 bauma展上推出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后,美国豪士科集团旗下的捷尔杰再接再厉,携七款旗舰产品,包括电动剪式高空作业平台、直/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紧凑履带型系列电动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等,再度重磅出击bices 2013。
“很荣幸捷尔杰再次参加北京展。”美国豪士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高空作业部总裁法兰克 ·内尔豪森先生表示,“安全是驱动捷尔杰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进入中国以来,捷尔杰不断以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本土市场,助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建设,对此我倍感自豪。”
从最初进口产品,到设立中国办事处,再到本土化研发和制造,捷尔杰的中国之路可谓稳步前行。作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2010年,捷尔杰斥资4000万美元在天津打造了亚洲首个制造基地,旨在为中国及亚洲市场的客户提供更好、更及时、更全的服务。
“捷尔杰在中国的成功归功于我们正确的中国战略布局。”内尔豪森先生对中国业务的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提供品质卓越的产品及至臻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根据中国建筑(601668)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的研究分析显示,每年工地事故超过两千例,而因脚手架坍塌造成的安全事故就达上千例。随着国家对工程安全措施的不断规范,高空作业平台以安全、高效的特点正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逐步代替落后的脚手架施工。
内尔豪森先生表示,持续看好中国的高空设备市场。
未来五年将进行新一轮洗牌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群体依然处于一个“铺设发展轨道”、“摸索发展路径”“探寻发展模式”的阶段,下一个五年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淘汰期,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
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表示,作为传统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现在面临相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正通过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式来度过这一艰难时期。同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将会经历大规模的整合期。
詹纯新指出,当中国gdp增长低于两位数的时候,工程机械行业将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目前中国gdp增速在7%~8%,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状态将持续。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速度一般是国家gdp增速的两倍。如果我国gdp增速继续保持在7%~8%的水平,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
受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双重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经营情况不理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2012年全行业八类主要主机销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认为,未来五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竞争都会更加激烈。下一个五年将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新一轮淘汰期,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社长辻本雄一表示,世界经济增长趋势长期放缓,震荡明显,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竞争,更将战火烧向国际市场,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尽管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但王民认为机会也很多,特别是中国企业已经从扩张变为转型升级阶段,并将高品质的产品和中国特有的优秀服务带到全球市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可以在制造业板块中比肩世界优秀企业,谁能做好国际市场谁就能走到台前。”
山东临工执行总裁于孟生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撞线”世界的实力,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一时机,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柳工总裁曾光安也表示,从全球市场看,特别是新兴市场客户,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像过去想象一样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深度满足,而是被动接受了很多需求,例如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很多客户的特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经济学家汤敏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机遇之一,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相当多的发达国家亟须资金投资,下一轮企业要制定新的战略,按照世界新理念走出去,随着各国开放度的回升,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世界市场的结合将对工程机械产生巨大的需求。
“中国好司机”荣登中国工程机械十大营销事件榜首
10月13日,中国工程机械第十一届营销高峰论坛暨2013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年会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盛大举行。大会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工程机械十大营销事件”榜单,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山东临工举办的“中国好司机”公益活动荣登 “2013年度中国工程机械十大营销事件”榜首。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能够操纵工程机械的司机相对饱和,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机主需求,实现“又好又快”操纵工程机械的司机却仍存在需求缺口。也就是说,劳动者技能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不匹配。因此,提高操作技能是解决工程机械司机就业问题的“不二法宝”。
4月26日,山东临工主办的公益活动“中国好司机”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历时5个月、遍及18 个城市,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并帮助其免费考取国家统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