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塑料钞票:假钞克星
2024-05-14 06:45    20 

为制止伪钞充斥市场,印度储备银行计划于近期首先在斋普尔和西姆拉等几个城市试发行10卢比面额的塑料钞票,总值10亿卢比。而最近,人民币高仿真假钞c1f9猖獗,让不少人受骗上当。印度的这则消息,是否意味着假钞真的可以就此没有?

实际上,有些国家,假钞真的近乎绝迹了。

澳大利亚就是其中的典型。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商场,几乎都看不到验钞机。没有验钞机,就说明没有假钞。其官方的统计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

伪造成本高昂

为什么澳大利亚几乎没有假钞?

因为其实现了印钞技术的革命。1988年,澳大利亚发行了世界首张塑料钞票;1996年,澳大利亚又率先拥有不同币值的全套塑料钞票。

塑料钞票所用的基片不是普通的塑料,而是一种无纤维高分子聚合物。由于材质特殊,塑料钞票的真伪显而易见,用肉眼就可辨别,不需用特殊设备检验。这种塑料基片全世界只有澳大利亚一家公司能生产,这也大大增加了塑料钞票的安全性。除了纸钞具有的传统防伪措施以外,塑料钞票还有一些防伪措施是纸钞无法具备的。比如每张塑料钞票一般设有1至2个透明的窗口,最多的有4个。这些窗口可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窗口里面也可显示原本需要特殊工具才能看到的防伪特征。传统的复印、扫描对此束手无策,让伪造者无从下手。业内人士说,由于材料特殊、设计精密,很难造假,伪造一张澳元的成本可伪造十张美钞,所以澳元几乎不会有假钞。

除了高防伪性能外,塑料钞票还有纸钞无法比拟的其他方面的优点。

在使用寿命方面,塑料钞票的使用时间大约是纸钞寿命的四倍。塑料钞票不怕水,不怕油污,手撕、洗衣机洗都不会产生破坏。甚至有人试验过,用打火机烧后,塑料钞票只是在尺寸上按原比例缩小了点,还是可以继续使用。

在卫生方面,塑料钞票则具有无纤维、无毛细孔、不吸潮、耐高温等特点,从而不易沾染细菌、无异味、易去污消毒。

在环保方面,塑料钞票还可以回收利用,用来生产塑料盆、垃圾筐等塑料产品。相比之下,废旧的纸钞一般只能烧掉,造成不必要的空气污染。

塑料钞票也必然会有缺点,其生产成本高,一般为纸钞的2倍。但是,考虑到塑料钞票的寿命是纸钞的4倍,在同样的寿命期限内,塑料钞票的成本相当于纸钞的一半。

基于塑料钞票的高防伪性及环保耐用的特性,已有20多个国家或地区委托澳大利亚印制塑料钞票。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新西兰、罗马尼亚和越南等5国已经将本国流通的纸质钞票全部更换为塑料钞票。加拿大央行在2011年第一次发行面值100加元的塑料钞票,并在今年4月30日公布了5加元及10加元塑料钞票。5加元塑料钞票更是由加拿大航天员哈德菲尔德从距地面350公里的国际太空站通过视频予以公布。这些塑料钞票将于今年11月开始流通。有外媒报道,英国也将计划推行塑料钞票。

中国或可引入

中国在历史上曾印制过世界上最早的纸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钞票印制技术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还需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钞票印制技术。引入塑料钞票或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塑料钞票除了可以降低假钞数量、减少验钞设备的使用和购置,还会给中国带来非常可观的成本节省。截至2012年年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流通中货币的数量是5.5万亿元。即便这些现金都是100元面值的钞票,钞票总数量也高达550亿张。假设纸钞的寿命为5年,则每年要印制的纸钞数量就是110亿张。假设每张纸钞的印制费用为0.4元,则每年的纸钞印制费用总计是44亿元。如果改用塑料钞票,每年印制数量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而成本加倍,则每年可以节省印制费用22亿元。

十年下来,塑料钞票带来的成本节省就是220亿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由于现金中不可能都是100元面值的钞票,小面值钞票会使得每年需要印制的钞票数量进一步增加。估计小面值钞票的印制费用不会比大面值钞票少太多,改用塑料钞票带来的成本节省应该比上述估计还要高。

中国引入塑料钞票的最大障碍在于技术。如果要想大量发行塑料钞票,一个做法是买入澳大利亚的技术,每年支付一笔专利费;另一个做法是自己独立开发,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可能面临的技术失败。实际上,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理应享有特别的优待,和澳大利亚进行技术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此外,中国还可以考虑只发行大面额的塑料钞票,而小面额钞票仍然继续使用纸钞。

另一障碍在于需要对atm机等设备进行更新,使其可以识别和点取塑料钞票。这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不过这些成本是一次性的。

中国需要积极考虑引入塑料钞票。印制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钞票,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国内需要,还有利于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来源:慧聪塑料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