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pvc管道生产商重压之下弃用铅稳定剂
2024-05-14 05:44    6117 

中国西安--作为业界最大的铅添加剂使用群体,中国的pvc管道生产企业在重压之下将逐步停用这种重金属,转而使用更环保的稳定剂。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pvc管道应用中有90%以上都使用了铅作为稳定剂。但在近日在西安召开的一个行业性会议上,中国领先的塑料管道贸易团体和一些行业企业敦促中国效仿其他一些国家,逐步取缔铅稳定剂。

例如,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实施了一项政策,鼓励企业在2015年前停用铅,体现了这一欧洲乙烯行业的自发性承诺。

中国在2006年出台的国家标准中明令规定在pvc供水管道中禁用铅稳定剂。但一些行业官员表示,除其他应用外,对人脑和神经系统有损害的铅仍在供水管道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9月5日到6日在西安召开的2013国际塑料管交流会议上的采访情况来看,这是因为其他替代添加剂价格较贵,而且铅有时候表现更好,至少截至目前政府还未对此采取大规模的整治行动。

一家非铅类稳定剂供应商高科建材(咸阳)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说,在6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宣布将对环境污染企业做出刑事起诉之后,停用铅稳定剂的进程应当加快。

总部设在西安的高科建材在会上发表的报告中说,这一决定"对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重金属化合物,如铅和镉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快对pvc产品使用无铅生产工艺成为了业内必然的趋势。"

据cppa的秘书长王占杰说,cppa去年正式提议到2015年pvc管道行业停用铅。

他说,现在中国的公众对铅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他认为在pvc加工中停用铅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王说,近年来非铅类稳定剂(如钙、锌和锡)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尽管如此,他在会上也表示,企业有时候会质疑放弃铅是否会降低管道的稳定性。

并不是只有中国的pvc管道行业在使用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颇为普遍。

据德国稳定剂生产商baerlochergmbh公司在会上公布的数字来看,在印度有95%的pvc管道用到铅,中东和非洲为86%,南美为61%。

baerlocher公司说,相比之下,欧洲只有29%的pvc管道使用铅稳定剂,北美则不到1%,因为几乎100%的乙烯管系统都使用锡稳定剂。

据泛欧贸易协会pvc4pipes的主席、也是baerlocher公司管理者的rainergrasmuck在会上接受采访说,欧洲pvc行业承诺到2015年全面停用铅,目前已在80%的行业应用中停用了铅稳定剂。

而在中国,目前尚不清楚pvc管道行业是否能在2015年实现同样的承诺。

一家pvc管道生产商说,中国供水行业仍普遍使用铅稳定剂,即便国家在2006年出台的标准中严禁将其用于此类应用。

位于河北秦皇岛的宏岳塑胶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dericlee说,中国"实际上有许多"pvc水管生产商都使用铅稳定剂。他说,他的公司使用的是钙锌稳定剂,而非铅,因此其产品的价格较贵。

lee在会上该公司的展台上接受采访时说:"有许多客户都要求我们生产基于铅稳定剂的水管,因为这样能降低成本。虽然我们的价格比竞争对手高一些,但我们认为这样质量才有保证。"

他说,该公司也有一些常客不希望他们使用铅。他说,该公司现有600多名员工,配备了150条挤出生产线和150台成型机,去年还建成了第三座工厂,这表明注重质量是对的。

行业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供水管道行业仍在普遍使用铅。

来自cppa的数据表明,中国有30%的pvc管道被用于供水(不包括排水),但baerlocher公司的统计数字估计,中国有91%的pvc管道企业仍在使用铅稳定剂。

也就是说,有相当大比例的水管中仍含有铅。

baerlocher公司的亚洲和美洲区sbupvc添加剂负责人grasmuck称,他们发现中国正在出现摒弃铅的趋势,该公司去年在常州建成一座工厂来生产钙锌稳定剂。

然而挑战也是并存的,他说:"有些人不愿换用钙锌----因为铅价格便宜,加工方便。"

在亚洲pvc管道行业掀起弃用铅运动的主要是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整体来看,整个亚洲还是以铅稳定剂为主,baerlocher公司的技术产品经理udoanders说:"这些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的监管政策。"

宏岳的lee也表示赞同,看起来监管机构对使用铅的竞争对手施加的影响微乎其微:"政府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管道生产商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研发工程师chenzhi表示,尽管中国的管道行业希望逐步停用铅,但其限制因素是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来有效地使用替代添加剂。

本次会议由cppa主办,协办单位包括美国塑料管道协会、pvc4pipes协会、总部位于荷兰的pe100+协会、欧洲塑料管材管件协会以及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来源:模具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