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人们称作&ldquo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rdquo的铁路系统,继今年3月实现政企分开之后,再一次迎来实质性突破,并又一次证明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动力往往来自经济上的倒逼。
8月18日晚间,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由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铁路运价机制、建立公益运输补贴制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等6条具体措施。
一手放权,一手找钱,新政策不仅消除了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的诸多障碍,也使得铁路资金获得双重保障。鉴于铁路基建的投资规模和资金到位情况都有超预期的可能,分析师指出,铁路运输、铁路设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及工程机械这几大领域将从此番铁路改革中直接受益。
政策利好扑面而来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后,中国在一个月内迎来了8项重磅政策。
自7月20日至8月18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月销售额不超2万元小微企业免征两税、&ldquo营改增&rdquo试点扩至全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信息消费、&ldquo宽带中国&rdquo战略、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等措施先后浮出水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体现出新一届政府&ldquo向改革要红利&rdquo的意图和决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9日在兰州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在会上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赵锡军还指出,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ldquo长短结合&rdquo的特点,比如,贷款利率的放开是短期内就能看到&ldquo红利&rdquo的改革,有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而铁路投融资改革,只有等实施细则落地,改革措施完成后,效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最新出炉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ldquo《意见》&rdquo)围绕铁路投融资共提出了6条措施,并提出&ldquo加快&lsquo十二五&rsquo铁路建设,争取超额完成2013年投资计划,切实做好明后两年建设安排&rdquo。
为铁路建设&ldquo找钱&rdquo
自铁路系统进入改革通道以来,舆论对于改革的担忧,主要集中在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上。此次发布的《意见》,也正是围绕&ldquo钱&rdquo展开。
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ldquo放权&rdquo和&ldquo找钱&rdquo,具体包括引入社会资金活水,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将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等措施,可谓全方位、多角度地在为解决铁路建设资金问题铺路。
&ldquo与受制于地方财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投资增速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路基建的投资规模和资金到位情况都有超预期的可能。&rdquo宏源证券铁路行业研究员翟永忠告诉记者,这是国务院首次就促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文,预计未来相关部委还将出台各项政策细则。
公开数据显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将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从年初计划的6500亿元上调至6900亿元。此外,2013年铁路新开工项目也由37个调整为47个。而按照此前的融资计划,银行贷款将达3170亿元,年内发行铁路建设债券1500亿元,两者共占到投资量近7成。
据报道,自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ldquo铁总&rdquo)成立以来,西藏、山东等多个省份的一把手先后拜访铁总寻求支持,而铁总的态度是&ldquo你建设,我支持,但我没钱。&rdquo因此,改变以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为主的融资模式,寻求新的筹资渠道,成为铁总上下的一致诉求。
来源:阿里巴巴机械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