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我国自主研发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
2024-05-14 04:26    9273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后顺利靠岸。其间,“海星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刚介绍,“海星0”是在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联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共同研制,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成功的0米级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装备。

据介绍,本次科考应用航次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组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单位冷泉宏生物、深海微生物及深海地质等领域的科学家参与。航次于2018年10月1日起航,历时26天。

在0米级科考潜次中,“海星0”连续工作3小时,完成了0米近海底航行观察、生物调查、海底特征表层沉积聚成物获取、泥样和水样采集、模拟黑匣子搜索打捞、标识物放置等,最大工作深度1米,创造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最大潜深的纪录。

在1000米级科考潜次中,“海星0”与在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研制的“冷泉号”着陆器和拉曼光谱仪等协同完成了冷泉区科考工作。“海星0”对着陆器进行搜索、精准移位与协同观测,通过搭载的拉曼光谱仪对收集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近海底原位探测,同时还进行了冷泉区水样原位过滤固定及宏生物、沉积物与水样的采集等。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级潜次中,一天内连续3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岩石和水样采集等科考作业,获取岩石样品总量近400公斤,最大单体岩石重量61公斤。连续大强度的科考作业,进一步验证了该水下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来源:光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